清净说般若
【经】卷65〈无作实相品 43〉: “若能如是说般若波罗蜜,教、照、开、示、分别、显现、解释、浅易——有能如是教者,是名清净说般若波罗蜜。亦无说者、亦无受者、亦无证者;若无说、无受、无证,亦无灭者,是说法中亦无毕定福田。”
【论】 “说”者,若案文,若口传。 “教”者,为人赞般若,令受持、读诵、正忆念。 “照”者,如人执灯照物,若人不知般若,以智慧明照之令知。 “开”者,如宝藏闭门,虽有好物而不能得,若开其门,则随意所取;如人疑不信般若者,开邪疑扉,折无明关,是人则随意所取。 “示”者,如人眼视不明,指示好丑;如人有小信小智者,示是道非道,是利是失等。 “分别”者,分别诸法,是善是不善,是罪是福,是世间是涅槃;经书略说,难解难信,能广为分别解说,令得信解。 “显现”者,佛为种种众生说种种法,或时毁呰善法,助不善法,趣令众生得解。 “说法”者,说佛意趣以应众生,令知轻重相。 “解释”者,如囊中宝物,系口则人不知,若为人解经卷囊,解释义理;又如重物,披析令轻,种种因缘譬喻,解释本末令易解。 “浅易”者,如深水难渡,有人分散此水令浅,则渡者皆易;般若波罗蜜,如水甚深,论议方便力故,种种说能令浅易,乃至小智之人皆能信解。 能以十种为首,说甚深义,是名“清净说般若波罗蜜”义。
第一义中,实无所说,毕竟空故“无说”,无说故“无受”,“无受”故无证,“无证”故“无灭”诸烦恼者;若无灭烦恼,则“无福田”。 “受”者,名信受、读诵。 行是法,得沙门果,无生法忍,是名为“证”。 证时诸烦恼灭,得有余涅槃,得有余涅槃故是毕定福田。 毕定者,诸法同无余涅槃性,故说无毕定福田。
【对比】相似般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