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眾|行陰
【論】卷36〈習相應品 3〉: 想眾、相應行眾、識眾亦如是分別。何以故?與受眾相應故。(中略)
行眾者:佛或時說一切有為法名為行。 或說三行:身行、口行、意行。「身行」者,出入息。所以者何?息屬身故。「口行」者,覺觀。所以者何?先覺觀然後語言。「意行」者,受、想。所以者何?受苦樂,取相心發,是名意行。心數法有二種:一者、屬見,二者、屬愛。屬愛主名為「受」;屬見主名為「想」。以是故說是二法為「意行」。 佛或說十二因緣中三行:福行、罪行、無動行。「福行」者,欲界繫善業。「罪行」者,不善業。「無動行」者,色、無色界繫業。 阿毘曇除受、想,餘心數法及無想定、滅盡定等心不相應法,是名為行眾。
【屬於】五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