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喻|十譬喻
【經】卷6〈序品 1〉: 解了諸法:如幻,如焰,如水中月,如虛空,如響,如犍闥婆城,如夢,如影,如鏡中像,如化。
【論】 是十喻,為解空法故。(中略)
問曰: 若諸法十譬喻皆空無異者,何以但以十事為喻,不以山河石壁等為喻? 答曰: 諸法雖空而有分別,有難解空,有易解空;今以易解空喻難解空。 復次,諸法有二種:有心著處,有心不著處;以心不著處解心著處。 \{\{81705032.jpg\}\} 問曰: 此十譬喻,何以是心不著處? 答曰: 是十事不久住,易生易滅故,以是故,是心不著處。 復次,有人知十喻,誑惑耳目法,不知諸法空故,以此喻諸法。 若有人於十譬喻中心著,不解種種難論,以此為有,是十譬喻不為其用,應更為說餘法門。
問曰: 若諸法都空,不生不滅,是十譬喻等種種譬喻,種種因緣論議,我已悉知為空;若諸法都空,不應說是喻;若說是喻,是為不空。 答曰: 我說空,破諸法有;今所說者,若說有,先已破;若說無,不應難! 譬如執事比丘高聲舉手唱言:「眾皆寂靜!」是為以聲遮聲,非求聲也。以是故,雖說諸法空,不生不滅,愍念眾生故,雖說非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