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夢
【論】卷6〈序品 1〉:
如夢中無實事,謂之有實,覺已知無,而還自笑;人亦如是,諸結使眠中,實無而著,得道覺時,乃知無實,亦復自笑。以是故言「如夢」。
復次,夢者眠力故,無法而見;人亦如是,無明眠力故,種種無而見有,所謂我、我所,男女等。
復次,如夢中無喜事而喜,無瞋事而瞋,無怖事而怖;三界眾生亦如是,無明眠故不應瞋而瞋,不應喜而喜,不應怖而怖。
復次,夢有五種:若身中不調,若熱氣多,則多夢見火,見黃、見赤;若冷氣多,則多見水、見白;若風氣多,則多見飛、見黑;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念故,則夢見;或天與夢,欲令知未來事故。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。人亦如是,五道中眾生,身見力因緣故,見四種我:色陰是我,色是我所,我中色,色中我;如色,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如是;四五二十。得道實智慧覺已,知無實。
問曰:
不應言「夢無實」!何以故?識心得因緣便生;夢中識有種種緣,若無此緣,云何生識?
答曰:
無也!不應見而見,夢中見人頭有角,或夢見身飛虛空,人實無角,身亦不飛,是故無實。
問曰:
實有人頭,餘處亦實有角;以心惑故,見人頭有角。實有虛空,亦實有飛者;以心惑故,自見身飛,非無實也。
答曰:
雖實有人頭,雖實有角,但人頭生角者,是妄見。
問曰:
世界廣大,先世因緣種種不同;或有餘國,人頭生角,或一手一足,有一尺人,有九頭人,人有角何所怪?
答曰:
若餘國人有角可爾,但夢見此國所識人有角,則不可得。
復次,若人夢見虛空邊、方邊、時邊,是事云何有實?何處無虛空、無方、無時?以是故夢中無而見有。
汝先言:「無緣云何生識?」雖無五塵緣,自思惟念力轉故,法緣生。若人言「有二頭」,因語生想;夢中無而見有,亦復如是。
諸法亦爾,諸法雖無而可見、可聞、可知。如偈說:\n 「如夢、如幻、 如揵闥婆; 一切諸法,\n 亦復如是。」
以是故說「諸菩薩知諸法如夢」。
如佛在時,三人為伯、仲、季;聞毘耶離國婬女人,名菴羅婆利;舍婆提有婬女人,名須曼那;王舍城婬女人,名優鉢羅槃那。有三人各各聞人讚三女人端正無比,晝夜專念,心著不捨,便於夢中夢與從事;覺已心念:「彼女不來,我亦不往,而婬事得辦。」因是而悟:「一切諸法皆如是耶?」於是往到颰陀婆羅菩薩所,問是事。颰陀婆羅答言:「諸法實爾,皆從念生。」如是種種為此三人方便巧說諸法空,是時三人即得阿鞞跋致。
\n【論】卷64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
爾時,帝釋貪貴是如夢等智慧,菩薩得是智慧力,不須外守護故,問須菩提:「云何菩薩知是如夢等空法?」
「如所知見不念夢等」者,夢等喻五眾。五眾,人所著,不著夢等;欲令離著事,故以不著事為喻。欲令觀五眾如夢,於夢亦復生著,是故帝釋問:「如夢,亦不著是夢。」
凡夫人,以夢喻五眾,即復著夢,作是言「定有夢法眠睡時生」,是名「念夢」。是夢惡,是夢好,如是分別,是名「念是夢」;夢得好事則心高,得惡事則心愁。又用此夢譬喻,得是如夢實智慧,是名「念用夢」。聞是譬喻,我因此夢得知諸法如夢,是名「念我夢」。餘喻亦如是。
爾時,須菩提答帝釋:若行者不念色,是色——人色、非人色,樹色、山色,是四大、若四大所造色等。不念是色若常、若無常等,不以色故心生憍慢。不念色是我所、非我所,入無我門,直至諸法實相中。
是人能不念夢、不念是夢等;用是夢等譬喻,破著五眾;破著故,於夢中亦不錯。若不能破色著,是人於色錯,於夢亦錯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幻、焰、響、影、化等亦如是。諸菩薩知諸法如夢,於夢亦不念。
\n【經】卷99〈曇無竭品 89〉:
「『善男子!譬如夢中見若象、若馬、若牛、若羊、若男、若女。於汝意云何?夢中所見,有來處、有去處不?』
「薩陀波崙言:『大師!是夢中所見虛妄,云何當有來去?』
「『善男子!是人分別佛有來有去亦如是。善男子!佛說諸法如夢。若有眾生不知是諸法義,以名字色身著佛,是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,不知諸法實際相故,皆是愚夫無智之數。是人數數往來五道,遠離般若波羅蜜,遠離諸佛法。
\n【涅槃】涅槃如幻如夢\n【屬於】十喻,六喻
如夢中無實事,謂之有實,覺已知無,而還自笑;人亦如是,諸結使眠中,實無而著,得道覺時,乃知無實,亦復自笑。以是故言「如夢」。
復次,夢者眠力故,無法而見;人亦如是,無明眠力故,種種無而見有,所謂我、我所,男女等。
復次,如夢中無喜事而喜,無瞋事而瞋,無怖事而怖;三界眾生亦如是,無明眠故不應瞋而瞋,不應喜而喜,不應怖而怖。
復次,夢有五種:若身中不調,若熱氣多,則多夢見火,見黃、見赤;若冷氣多,則多見水、見白;若風氣多,則多見飛、見黑;又復所聞見事多思惟念故,則夢見;或天與夢,欲令知未來事故。是五種夢皆無實事而妄見。人亦如是,五道中眾生,身見力因緣故,見四種我:色陰是我,色是我所,我中色,色中我;如色,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如是;四五二十。得道實智慧覺已,知無實。
問曰:
不應言「夢無實」!何以故?識心得因緣便生;夢中識有種種緣,若無此緣,云何生識?
答曰:
無也!不應見而見,夢中見人頭有角,或夢見身飛虛空,人實無角,身亦不飛,是故無實。
問曰:
實有人頭,餘處亦實有角;以心惑故,見人頭有角。實有虛空,亦實有飛者;以心惑故,自見身飛,非無實也。
答曰:
雖實有人頭,雖實有角,但人頭生角者,是妄見。
問曰:
世界廣大,先世因緣種種不同;或有餘國,人頭生角,或一手一足,有一尺人,有九頭人,人有角何所怪?
答曰:
若餘國人有角可爾,但夢見此國所識人有角,則不可得。
復次,若人夢見虛空邊、方邊、時邊,是事云何有實?何處無虛空、無方、無時?以是故夢中無而見有。
汝先言:「無緣云何生識?」雖無五塵緣,自思惟念力轉故,法緣生。若人言「有二頭」,因語生想;夢中無而見有,亦復如是。
諸法亦爾,諸法雖無而可見、可聞、可知。如偈說:\n 「如夢、如幻、 如揵闥婆; 一切諸法,\n 亦復如是。」
以是故說「諸菩薩知諸法如夢」。
如佛在時,三人為伯、仲、季;聞毘耶離國婬女人,名菴羅婆利;舍婆提有婬女人,名須曼那;王舍城婬女人,名優鉢羅槃那。有三人各各聞人讚三女人端正無比,晝夜專念,心著不捨,便於夢中夢與從事;覺已心念:「彼女不來,我亦不往,而婬事得辦。」因是而悟:「一切諸法皆如是耶?」於是往到颰陀婆羅菩薩所,問是事。颰陀婆羅答言:「諸法實爾,皆從念生。」如是種種為此三人方便巧說諸法空,是時三人即得阿鞞跋致。
\n【論】卷64〈無作實相品 43〉:
爾時,帝釋貪貴是如夢等智慧,菩薩得是智慧力,不須外守護故,問須菩提:「云何菩薩知是如夢等空法?」
「如所知見不念夢等」者,夢等喻五眾。五眾,人所著,不著夢等;欲令離著事,故以不著事為喻。欲令觀五眾如夢,於夢亦復生著,是故帝釋問:「如夢,亦不著是夢。」
凡夫人,以夢喻五眾,即復著夢,作是言「定有夢法眠睡時生」,是名「念夢」。是夢惡,是夢好,如是分別,是名「念是夢」;夢得好事則心高,得惡事則心愁。又用此夢譬喻,得是如夢實智慧,是名「念用夢」。聞是譬喻,我因此夢得知諸法如夢,是名「念我夢」。餘喻亦如是。
爾時,須菩提答帝釋:若行者不念色,是色——人色、非人色,樹色、山色,是四大、若四大所造色等。不念是色若常、若無常等,不以色故心生憍慢。不念色是我所、非我所,入無我門,直至諸法實相中。
是人能不念夢、不念是夢等;用是夢等譬喻,破著五眾;破著故,於夢中亦不錯。若不能破色著,是人於色錯,於夢亦錯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幻、焰、響、影、化等亦如是。諸菩薩知諸法如夢,於夢亦不念。
\n【經】卷99〈曇無竭品 89〉:
「『善男子!譬如夢中見若象、若馬、若牛、若羊、若男、若女。於汝意云何?夢中所見,有來處、有去處不?』
「薩陀波崙言:『大師!是夢中所見虛妄,云何當有來去?』
「『善男子!是人分別佛有來有去亦如是。善男子!佛說諸法如夢。若有眾生不知是諸法義,以名字色身著佛,是人分別諸佛有來有去,不知諸法實際相故,皆是愚夫無智之數。是人數數往來五道,遠離般若波羅蜜,遠離諸佛法。
\n【涅槃】涅槃如幻如夢\n【屬於】十喻,六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