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六波罗蜜二种
【论】卷18〈序品 1〉: 问曰: 要行五波罗蜜,然后得般若波罗蜜?亦有行一、二波罗蜜,得般若波罗蜜耶? 答曰: 诸波罗蜜有二种: 一者、一波罗蜜中相应随行具诸波罗蜜;二者、随时别行波罗蜜。 多者受名。譬如四大共合,虽不相离,以多者为名。 相应随行者,一波罗蜜中具五波罗蜜,是不离五波罗蜜,得般若波罗蜜。 随时得名者,或因一、因一得般若波罗蜜。 \{\{7B09F916.jpg\}\}
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施,是时求布施相,不一不异,非常非无常,非有非无等,如破布施中说。因布施实相,解一切法亦如是——是名因布施得般若波罗蜜。 或有持戒,不恼众生,心无有悔;若取相生著,则起诤竞。是人虽先不瞋众生,于法有憎爱心故而瞋众生。是故若欲不恼众生,当行诸法平等;若分别是罪是无罪,则非行尸罗波罗蜜。何以故?憎罪、爱不罪,心则自高,还堕恼众生道中。是故菩萨观罪者、不罪者,心无憎爱。如是观者,是为但行尸罗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。 菩萨作是念:“若不得法忍,则不能常忍。一切众生未有逼迫能忍,苦来切已则不能忍。譬如囚畏杖楚而就死苦。以是因缘故,当生法忍:无有打者、骂者,亦无受者,但从先世颠倒果报因缘故名为受。”是时不分别是忍事、忍法者,深入毕竟空故,是名法忍。得是法忍,常不复瞋恼众生。法忍相应慧,是般若波罗蜜。 精进常在一切善法中,能成就一切善法。若智慧筹量分别诸法,通达法性,是时精进助成智慧。又知精进实相,离身心,如实不动,如是精进能生般若波罗蜜。余精进如幻、如梦,虚诳非实,是故不说。 若深心摄念,能如实见诸法实相。诸法实相者,不可以见闻念知能得。何以故?六情、六尘,皆是虚诳因缘果报;是中所知所见,皆亦虚诳。是虚诳知,都不可信;所可信者,唯有诸佛于阿僧祇劫所得实相智慧。以是智慧,依禅定一心观诸法实相,是名禅定中生般若波罗蜜。 或有离五波罗蜜,但闻、读诵、思惟、筹量通达诸法实相,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罗蜜。 或从二,或三、四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。如闻说一谛而成道果,或闻二、三、四谛而得道果。有人于苦谛多惑故,为说苦谛而得道;余三谛亦如是。或有都惑四谛故,为说四谛而得道。如佛语比丘:“汝若能断贪欲,我保汝得阿那含道。”若断贪欲,当知恚、痴亦断。六波罗蜜中亦如是,为破多悭贪故,说布施法,当知余恶亦破。为破杂恶故,具为说六。是故或一一行、或合行,普为一切人故说六波罗蜜,非为一人。
【相关】无行无得得般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