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报智力|业异熟智力|自业智力
【论】卷24〈序品 1〉: “业报智力”者,身口所作业,及此生无作业,所受戒业,亦恶业,日夜随生业,用生罪福业,是业佛略说三处摄,是名一切业相。 佛知一切众生有业过去,报亦过去;有业过去,报在现在;有业过去,报在未来;有业过去,报在过去、现在;有业过去,报在过去、未来;有业过去,报在现在、未来;有业过去,报在过去、未来、现在。现在业亦如是。
复次,善心中受善、不善、无记业报;不善心、无记心亦如是。
复次,乐业因缘故受乐报,苦业因缘故受苦报,不苦不乐业因缘故受不苦不乐报。 现报业因缘故受现报,生报业因缘故受生报,后报业因缘故受后报。 不净业因缘故受恼报,净业因缘故受无恼报,杂业因缘故受杂报。
复次,二种业:必受报业,不必受报业。必受报业,不可得离,或待时、待人、待处受报。如人应共转轮圣王受福,待转轮圣王好世出,是时乃受,是为待时;待人者,人即是转轮圣王;待处者,转轮圣王所出处。
复次,是必受报业,不待技能功勋,若好、若丑,不求自来。如天上生人,福乐自至;地狱中人,罪苦自追。不待因缘,此业深重故。
复次,必受报业,如毘琉璃军杀七万二千诸得道人及无量五戒优婆塞,如目连等大神通人所不能救。如薄拘罗,后母投著火中、汤中、水中而不死。如佛游诸国,虽出家行乞,不须膳供,而五百乘车载王所食,叶中生粳米,随饭百味羹。如是等善恶业必受。 余者不必受。 欲界受三种业报处:乐受业、苦受业、不苦不乐受业。色界受二种业报处:乐受业,不苦不乐受业。无色界受一种业报处:不苦不乐受业。
或待事者,依是事得受业报。如弗迦罗婆王池中,生千叶金色莲华,大如车轮,因是大会快乐,多人出家得道。
佛知一切众生造诸业处,或欲界、色界,无色界。欲界在何道中,若天道在何天中,若人中在何天下,若阎浮提在何国,若是国在何城、何聚落、何精舍、何土地,若是城在何里、何巷、何舍、在何处。 知是业何等时作,过去一世、二世乃至百千万世。 是业果报几已受、几未受;几必受、几不必受。
知善不善所用事物,所谓刀杖、教敕杀等,自杀,遣人杀,诸余恶业亦如是。 善业亦如是,知如是布施、持戒、修善。施中所施何等土地、房舍,衣服、饮食,医药、卧具,七宝财物。戒中受戒,自然戒,心生戒,口言戒,一行戒,少分戒,多分戒,满分戒;一日戒,七善道戒,十戒,具足戒,定共戒。善福中修初禅,二、三、四禅;慈心、悲、喜、舍心。如是等善业因缘。 若悭贪,若瞋恚,若怖畏,若邪见,若恶知识等,种种恶业因缘。福业因缘:若信,若怜愍,若恭敬,若禅定,若智慧,若善知识等,种种善业因缘。 是诸业自在,一切天及人,是诸业相无能转者,于亿千万世常随逐众生不舍,如债主随人;得因缘具足,便与果报。如地中种子,得因缘时节和合便生。是业能令众生六道中受生,驶疾于箭。一切众生皆有诸业报分,如父母遗财,诸子皆应得分。是业果报时到,不可遮止,如劫尽火;随众生应生处,处处安置,如大国王随其所应而与官职。人命终时,是业来荫覆其心,如大山映物。是业能与种种身,如工画师作种种像。若人以正行业,则与好报;若以邪行业,则与恶报。如人事王,随事得报。 如是等分别诸业相果报。
复次,如《分别业经》中,佛告阿难:“行恶人好处生,行善人恶处生。”阿难言:“是事云何?”佛言:“恶人今世罪业未熟,宿世善业已熟,以是因缘故,今虽为恶而生好处。“或临死时,善心心数法生,是因缘故,亦生好处。“行善人生恶处者,今世善未熟,过世恶已熟,以是因缘故,今虽为善而生恶处。或临死时,不善心心数法生,是因缘故,亦生恶处。”
问曰: 熟、不熟义可尔;临死时少许时心,云何能胜终身行力? 答曰: 是心虽时顷少,而心力猛利,如火如毒,虽少能成大事。是垂死时心,决定猛健故,胜百岁行力;是后心名为大心,以舍身及诸根事急故。如人入阵,不惜身命,名为健。如阿罗汉舍是身著故,得阿罗汉道。 如是等种种罪福业报,转报,亦应如是知。
声闻人但知恶业罪报、善业福报,不能如是细分别;佛悉遍知是业及业报,智慧势力无碍无尽,无能坏故,是名第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