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空
【经】卷36〈习相应品 3〉: 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习应七空,所谓性空、自相空、诸法空、不可得空、无法空、有法空、无法有法空,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。
【论】 问曰: 何以不说住十八空,但说住七空,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? 答曰: 佛法中广说则十八空,略说则七空。如广说助道法则有三十七品,略说则七觉分。 复次,是七空多用利益众生故。如“大空”、“无始空”,或时有众生起是邪见,为是故说。 “性空”者,一切诸法性本末尚自空,何况现在!因缘尚空,何况果报!“自相空”者,诸法总相、别相尽观其空,心则远离。用是二空,诸法皆空,是名“诸法空”。 从“性空”故有相,“相空”故诸法皆空;诸法空故,更无所得,是名“不可得空”。 用是四种空破一切有法;若以有法、有相为过者,取于无法,是故说“无法空”。若以无法为非,还欲取有法,是故说“有法空”。 先说四空虽破有法,行者心则离有而存于无,是则说“无法空”。若说无法为非,心无所寄,还欲存有,是故略说“有法空”,以存有心薄故。 “无法有法空”者,行者以无法空为非,心还疑有;若心观有还疑无法,是故有、无俱观其空,如内外空观。 以是故但说七空。
【属于】大乘法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