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空
【论】卷31〈序品 1〉: “性空”者,诸法性常空,假业相续故,似若不空。譬如水性自冷,假火故热,止火停久,水则还冷。诸法性亦如是,未生时空无所有,如水性常冷;诸法众缘和合故有,如水得火成热;众缘若少若无,则无有法,如火灭汤冷。如经说:“眼空,无我、无我所。何以故?性自尔!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色乃至法等,亦复如是。”
问曰: 此《经》说:“我、我所空。”是为众生空,不说法空,云何证性空? 答曰: 此中但说性空,不说众生空及法空。性空有二种:一者、于十二入中无我、无我所,二者、十二入相自空。无我、无我所,是声闻论中说。摩诃衍法说:“十二入我、我所无故空,十二入性无故空。” 复次,若无我、无我所,自然得法空。以人多著我及我所故,佛但说“无我、无我所”,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空。若我、我所法尚不著,何况余法!以是故,众生空、法空终归一义,是名性空。 复次,性名自有,不待因缘;若待因缘,则是作法,不名为性。诸法中皆无性。何以故?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,从因缘生则是作法;若不从因缘和合,则是无法。如是一切诸法,性不可得故,名为性空。
问曰: 毕竟空无所有,则是性空,今何以重说?(中略)
复次,一切诸法性有二种:一者、总性,二者、别性。(中略) \{\{6E22E0F8.jpg\}\} 复次,性空者,从本已来空。如世间人谓:“虚妄不久者是空;如须弥、金刚等物,及圣人所知,以为真实不空。”欲断此疑故,佛说:“是虽坚固相续久住,皆亦性空。”圣人智慧,虽度众生,破诸烦恼,性不可得故,是亦为空。又人谓:“五众、十二入、十八界皆空;但如、法性、实际,是其实性。”佛欲断此疑故,但分别说五众、如、法性、实际皆亦是空,是名性空。 复次,有为性三相:生、住、灭,无为性亦三相:不生、不住、不灭。有为性尚空,何况有为法!无为性尚空,何况无为法!
以是种种因缘,性不可得,名为性空。
【论】卷52〈十无品 25〉: “诸法无有自性”者,以性空破诸法各各性。 此中须菩提自说:“诸法和合生,无有自性。”如和合五众等法及六波罗蜜等善法,从是出菩萨名字;是菩萨从作法、众缘和合生故,非一法所成,以是故言假名。是众法亦从和合边生,譬如有眼、有色、有明、有空、有欲见心等诸因缘和合生眼识,是中不得言眼是见者、若识是见者、若色是见者、若明是见者。若是眼、色、识等,各各不得有所见,和合中亦不应有见。以是故,见法毕竟空,如幻、如梦。一切诸法亦如是。
【论】卷71〈善知识品 52〉: 诸法性空有二种:一者、大菩萨所得;二者、小菩萨所学柔顺忍,以智慧发心。 \{\{F1760A28.jpg\}\}
【同义】常住法相,无性 【相关】一味 【初发心】教初发心性空 【新学】柔顺忍性空 【菩萨】安立性空中 【属于】十八空,十四空,七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