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一

【论】卷1〈序品 1〉: 问曰:   不应无一时。   佛自说言:“一人出世间,多人得乐,是者何人?佛世尊也。”亦如说偈:  “我行无师保,  志一无等侣,   积一行得佛,  自然通圣道。”   如是等,佛处处说一,应当有一。   复次,一法和合故,物名为一,若实无一法,何以故一物中一心生,非二非三?二物中二心生,非一非三?三物中三心生,非二非一?若实无诸数,一物中应二心生,二物中应一心生;如是等三、四、五、六皆尔。以是故,定知一物中有一法,是法和合故,一物中一心生。 答曰:   若“一”与“物”一,若“一”与“物”异,二俱有过。

问曰:   若一,有何过? 答曰:   若“一”、“瓶”,是一义,如因提梨、释迦,亦是一义。若尔者,在在有一者,应皆是瓶;譬如在在有因提梨,亦处处有释迦。今衣等诸物皆应是瓶,“一”、“瓶”一故。如是处处一,皆应是瓶;如瓶、衣等悉是一物,无有分别。   复次,“一”是数法,“瓶”亦应是数法。瓶体有五法,“一”亦应有五法。瓶,有色有对;一,亦应有色有对。若在在一不名为瓶,今不应“瓶”、“一”一!若说一不摄瓶,若说瓶亦不摄一,“瓶”、“一”不异故。   又复欲说一,应说瓶;欲说瓶,应说一,如是则错乱。

问曰:   一中过如是,异中有何咎? 答曰:   若一与瓶异,瓶则非一;若瓶与一异,一则非瓶。若瓶与一合,瓶名一者,今一与瓶合,何以不名一为瓶?是故不得言瓶异一。

问曰:   虽一数合故,瓶为一,然一不作瓶。 答曰:   诸数初一,一与瓶异,以是故瓶不作一。一无故,多亦无。何以故?先一后多故。如是异中,一亦不可得。

  以是故,二门中求一法不可得,不可得故,云何阴、持、入摄?但佛弟子随俗语言名为一,心实不著,知数法名字有。以是故,佛法中言一人、一师、一时,不堕邪见咎。   略说“一”竟。

【相关】一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