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【論】卷1〈序品 1〉: 問曰: 不應無一時。 佛自說言:「一人出世間,多人得樂,是者何人?佛世尊也。」亦如說偈: 「我行無師保, 志一無等侶, 積一行得佛, 自然通聖道。」 如是等,佛處處說一,應當有一。 復次,一法和合故,物名為一,若實無一法,何以故一物中一心生,非二非三?二物中二心生,非一非三?三物中三心生,非二非一?若實無諸數,一物中應二心生,二物中應一心生;如是等三、四、五、六皆爾。以是故,定知一物中有一法,是法和合故,一物中一心生。 答曰: 若「一」與「物」一,若「一」與「物」異,二俱有過。
問曰: 若一,有何過? 答曰: 若「一」、「瓶」,是一義,如因提梨、釋迦,亦是一義。若爾者,在在有一者,應皆是瓶;譬如在在有因提梨,亦處處有釋迦。今衣等諸物皆應是瓶,「一」、「瓶」一故。如是處處一,皆應是瓶;如瓶、衣等悉是一物,無有分別。 復次,「一」是數法,「瓶」亦應是數法。瓶體有五法,「一」亦應有五法。瓶,有色有對;一,亦應有色有對。若在在一不名為瓶,今不應「瓶」、「一」一!若說一不攝瓶,若說瓶亦不攝一,「瓶」、「一」不異故。 又復欲說一,應說瓶;欲說瓶,應說一,如是則錯亂。
問曰: 一中過如是,異中有何咎? 答曰: 若一與瓶異,瓶則非一;若瓶與一異,一則非瓶。若瓶與一合,瓶名一者,今一與瓶合,何以不名一為瓶?是故不得言瓶異一。
問曰: 雖一數合故,瓶為一,然一不作瓶。 答曰: 諸數初一,一與瓶異,以是故瓶不作一。一無故,多亦無。何以故?先一後多故。如是異中,一亦不可得。
以是故,二門中求一法不可得,不可得故,云何陰、持、入攝?但佛弟子隨俗語言名為一,心實不著,知數法名字有。以是故,佛法中言一人、一師、一時,不墮邪見咎。 略說「一」竟。
【相關】一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