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】卷90〈实际品 80〉: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若一切法性空,性空中无法及非法,亦无众生,菩萨云何住是空中求一切种智?” 佛答:“菩萨安立性空中故,能行是布施等诸法。” 又问:“性空破一切法悉尽无余,云何菩萨住性空中能行布施等诸善法?” 佛可须菩提意而说因缘:“菩萨知诸法实相,住是中,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诸法实相者,即是性空。若一切法性不空,菩萨不应住是诸法性空中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,为众生说性空法,所谓色性空,受、想、行、识性空,乃至为众生说一切种智、断烦恼习性空法。” 复次,“须菩提!十八空,若性不空,是为坏空体。”何以故?十八空能令一切法空,若自不空,则为虚诳;又若不空者,则堕常边著处,能生烦恼。性空无实住处,无所从来、去无所至,是名常住法相。常住法相是性空之异名,亦名诸法实相。是相中无生无灭、无增无减、无垢无净。 “菩萨住是中,见一切法性空,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、不疑、不悔。何以故?不见诸法能障碍者,以方便力故度众生。”方便力者,毕竟无法、亦无众生,而度众生。
问曰: 若众生及法从本已来无,为谁作方便?为度脱谁? 答曰: 性空名空性亦无,汝何以取是空性相作难?若有性空相,应当作难! 复次,得诸法实相者,知是性空,是人则知诸法性空——无法、无众生。凡夫未得实相故,种种忆想分别;如狂人妄有所见,以为实有。为度凡夫狂人故言:“为众生说狂法中有是诸法分别,实法中则无。”菩萨欲满本愿故、又不著性空故,有度众生。此中则不应难。 复次,此经中佛自说因缘:“性空中众生不可得,知者、见者亦不可得,乃至八十随形好亦如是。”而菩萨立是法为众生说,是世谛故,非是实。
此中佛说譬喻:“如佛作化人,又化作四部众而为说法,可有得道者不?” 须菩提言:“不也。所以者何?无定根本实事,何有得须陀洹乃至得佛者?” 菩萨说法度众生亦如是:众生无有定实,但欲于颠倒中拔出众生,著无颠倒中。无颠倒法亦无处所,是中无众生,乃至无知者、见者。虽空性一相,而颠倒多、不颠倒少;是故贵是性空不颠倒法。菩萨住此中,但破众生妄想,不破众生。 又无漏法,乃至八圣道分,虽是无漏,以生灭故,不如第一义。
“须菩提!是性空,一切诸佛唯有是道,更无异道。”何以故?诸佛皆求实智不坏不异法,虽有十力、四无所畏诸异法,不名为一道。所以者何?此皆是有为法,转变无常故。是性空中,无众生,亦无色等诸法。菩萨不为菩萨道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但为性空故。
问曰: 何等是性空?何等是菩萨道? 答曰: 第一义中无分别,世谛中有分别。诸法实相名性空,余布施等乃至八十随形好是菩萨道。虽行是法,不为此法,为求性空故,是故说:“不为菩萨道故行。” 是性空,先亦性空,中、后亦性空;从本已来常空,无有作者;非是福德力故使空,亦非智慧力故使空,但性自尔故。诸佛贤圣以大福德、智慧方便力故,破众生心中颠倒,令知性空。譬如虚空,性常清净,不著垢暗;或时风云暗翳,世人便言:“虚空不净。”更有猛风吹除风云,便言:“虚空清净。”而虚空实无垢无净。诸佛亦如是,以说法猛风,吹却颠倒云翳,令得清净,而诸法性常自无垢无净。 是菩萨知一切法性空故,能行一切种种道度众生;具足一切道,净佛国土、教化众生;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,随意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