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】卷71〈大事起品 50〉: 世尊!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皆作信行、法行人、八人、得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辟支佛若智、若断,不如是菩萨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,忍、欲、思惟、筹量。何以故?是信行、法行人、八人、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、辟支佛若智、若断,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。
【论】 “智”者,十智。“断”者,二种断:有残断、无残断;学人有残断,无学人无残断。不如是菩萨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。何以故?是诸贤圣智、断,皆是菩萨无生法忍。”
问曰: 若诸贤圣智断即是无生忍者,何以言“不如”? 答曰: 信行等人无大悲、舍众生故不如;无方便力,不能于涅槃自反。譬如众水会恒河俱入大海,欲入海时水势凑急,众生在中无能自反,惟有大力者乃能自出。 复次,诸余贤圣智、断成就,菩萨始得无生忍而力能过之,是故胜。智、断功德虽成就,不及菩萨初忍;譬如大臣功业虽大,不及太子。 复次,煖、顶、忍法是小乘初门,菩萨法忍是大乘初门;声闻、辟支佛虽终成,尚不及菩萨初入道门,何况成佛!
问曰: 声闻、辟支佛法是小乘,菩萨是大乘,云何言“二乘智断即是菩萨无生忍”? 答曰: 所缘同,如、法性、实际亦同。利钝智慧为异,又有无量功德及大悲心守护故胜。
【论】卷86〈遍学品 74〉: 佛示须菩提:“二乘人于诸佛菩萨智慧得少气分,是故八人若智若断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断,皆是菩萨无生法忍。” 智名学人八智,无学或九、或十。断名断十种结使,所谓上、下分十结。须陀洹、斯陀含,略说断三结,广说断八十八结。阿那含,略说断五下分结,广说断九十二。阿罗汉,略说三漏尽,广说断一切烦恼。是名智、断。智、断皆是菩萨忍。 声闻人以四谛得道,菩萨以一谛入道。佛说是四谛皆是一谛,分别故有四;是四谛、二乘智断,皆在一谛中。 菩萨先住柔顺忍中,学无生无灭、亦非无生非无灭,离有见、无见、有无见、非有非无见等,灭诸戏论,得无生忍。无生忍者,佛后品中自说:“乃至作佛,常不生恶心,是故名无生忍。” 论者言:得是忍,观一切法毕竟空,断缘心心数不生,是名无生忍。 又复言:能过声闻、辟支佛智慧,名“无生忍”。 声闻、辟支佛智慧,观色等五众生灭,心厌、离欲得解脱。 菩萨以大福德、智慧,观生灭时,心不怖畏如小乘人。菩萨以慧眼求生灭实定相不可得,如先〈破生品〉中说。但以肉眼麁心见有无常生灭。凡夫人于诸法中著常见,是所著法还归无常,众生得忧悲苦恼,是故佛说:“欲离忧苦,莫观常相!”是无常破常颠倒故,不为著无常故说,是故菩萨舍生灭观,入不生不灭中。(中略) 得是无生忍故,即入菩萨位;入菩萨位已,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;种种因缘度一切众生。如好果树,多所饶益。
【经】卷88〈六喻品 77〉: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诸声闻、辟支佛无生法忍,菩萨无生法忍,有何等异?” 佛告须菩提:“诸须陀洹若智、若断,是名菩萨忍;斯陀含若智、若断,是名菩萨忍;阿那含若智、若断,是名菩萨忍;阿罗汉若智、若断,是名菩萨忍;辟支佛若智、若断,是名菩萨忍。是为异。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成就是忍,胜一切声闻、辟支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