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文字陀羅尼

文字陀羅尼

【經】卷48〈四念處品 19〉:   「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摩訶衍,所謂字等、語等諸字入門。何等為字等、語等諸字入門?   「阿字門,一切法初不生故。   「羅字門,一切法離垢故。   「波字門,一切法第一義故。   「遮字門,一切法終不可得故,諸法不終不生故。   「那字門,諸法離名,性相不得不失故。   「邏字門,諸法度世間故,亦愛枝因緣滅故。   「陀字門,諸法善心生故,亦施相故。   「婆字門,諸法婆字離故。   「荼字門,諸法荼字淨故。   「沙字門,諸法六自在王性清淨故。   「和字門,入諸法語言道斷故。   「多字門,入諸法如相不動故。   「夜字門,入諸法如實不生故。   「吒字門,入諸法制伏不可得故。   「迦字門,入諸法作者不可得故。   「婆字門,入諸法時不可得故,諸法時來轉故。   「磨字門,入諸法我所不可得故。   「伽字門,入諸法去者不可得故。   「他字門,入諸法處不可得故。   「闍字門,入諸法生不可得故。   「簸字門,入諸法簸字不可得故。   「馱字門,入諸法性不可得故。   「賒字門,入諸法定不可得故。   「呿字門,入諸法虛空不可得故。   「叉字門,入諸法盡不可得故。   「哆字門,入諸法有不可得故。   「若字門,入諸法智不可得故。   「拖字門,入諸法拖字不可得故。   「婆字門,入諸法破壞不可得故。   「車字門,入諸法欲不可得故,如影五眾亦不可得故。   「魔字門,入諸法魔字不可得故。   「火字門,入諸法喚不可得故。   「蹉字門,入諸法蹉字不可得故。   「伽字門,入諸法厚不可得故。   「咃字門,入諸法處不可得故。   「拏字門,入諸法不來不去,不立不坐不臥故。   「頗字門,入諸法邊不可得故。   「歌字門,入諸法聚不可得故。   「醝字門,入諸法醝字不可得故。   「遮字門,入諸法行不可得故。   「咤字門,入諸法軀不可得故。   「荼字門,入諸法邊竟處不可得故,不終不生故。   「過荼無字可得,何以故?更無字故。   「諸字無礙無名,亦不滅,亦不可說,不可示,不可見,不可書。須菩提!當知一切諸法如虛空!   「須菩提!是名陀羅尼門,所謂阿字義。若菩薩摩訶薩,是諸字門印,阿字印,若聞、若受,若誦、若讀、若持,若為他說,如是知,當得二十功德。何等二十?

【論】   「字等、語等」者,是陀羅尼,於諸字平等,無有愛憎。又此諸字因緣未會時亦無,終歸亦無,現在亦無所有,但住吾我心中,憶想分別覺觀心說;是散亂心說,不見實事,如風動水則無所見。「等」者,與畢竟空、涅槃同等。菩薩以此陀羅尼,於一切諸法通達無礙,是名「字等、語等」。

問曰:   若略說則五百陀羅尼門,若廣說則無量陀羅尼門,今何以說是字等陀羅尼,名為諸陀羅尼門? 答曰:   先說一大者,則知餘者皆說。此是諸陀羅尼初門,說初,餘亦說。

  復次,諸陀羅尼法,皆從分別字語生,四十二字是一切字根本。   因字有語,因語有名,因名有義;菩薩若聞字,因字乃至能了其義。是字,初阿,後荼,中有四十。得是字陀羅尼菩薩。   若一切語中聞阿字,即時隨義,所謂一切法從初來不生相。阿提,秦言初;阿耨波陀,秦言不生。   若聞羅字,即隨義知一切法離垢相。羅闍,秦言垢。   若聞波字,即時知一切法入第一義中。波羅木陀,秦言第一義。   若聞遮字,即時知一切諸行皆非行。遮梨夜,秦言行。   若聞那字,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,不來不去。那,秦言不。   若聞邏字,即知一切法離輕重相。邏求,秦言輕。   若聞陀字,即知一切法善相。陀摩,秦言善。   若聞婆字,即知一切法無縛無解。婆陀,秦言縛。   若聞荼字,即知諸法不熱相。南天竺荼闍他,秦言不熱。   若聞沙字,即知人身六種相。沙,秦言六。   若聞和字,即知一切諸法離語言相。和(于波反)波他,秦言語言。   若聞多字,即知諸法在如中不動。多他,秦言如。   若聞夜字,即知諸法入實相中,不生不滅。夜他跋,秦言實。   若聞吒字,即知一切法無障礙相。吒婆,秦言障礙。   若聞迦字,即知諸法中無有作者。迦羅迦,秦言作者。   若聞婆字,即知一切法一切種不可得。薩婆,秦言一切。   若聞摩字,即知一切法離我所。魔迦羅,秦言我所。   若聞伽字,即知一切法底不可得。伽陀,秦言底。   若聞陀字,即知四句如去不可得。多陀阿伽陀,秦言如去。   若聞闍(社音)字,即知諸法生老不可得。闍提闍羅,秦言生老。   若聞濕波字,即知一切法不可得,如濕波字不可得。濕簸字無義,故不釋。   若聞馱字,即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。馱摩,秦言法。   若聞賒字,即知諸法寂滅相。賒多(都餓反),秦言寂滅。   若聞呿字,即知一切法虛空不可得。呿伽,秦言虛空。   若聞叉字,即知一切法盡不可得。叉耶,秦言盡。   若聞哆字,即知諸法邊不可得,阿利迦哆度求那,秦言是事邊得何利。   若聞若字,即知一切法中無智相。若那,秦言智。   若聞他字,即知一切法義不可得。阿他,秦言義。   若聞婆字,即知一切法不可破相。婆伽,秦言破。   若聞車字,即知一切法無所去。伽車提,秦言去。   若聞濕尛字,即知諸法牢堅如金剛石。阿濕尛,秦言石。   若聞火字,即知一切法無音聲相。火夜,秦言喚來。   若聞蹉字,即知一切法無慳無施相。末蹉羅,秦言慳。   若聞伽字,即知諸法不厚不薄。伽那,秦言厚。   若聞他(土荼反)字,即知諸法無住處。南天竺他那,秦言處。   若聞拏字,即知一切法及眾生,不來不去,不坐不臥,不立不起,眾生空、法空故。南天竺拏,秦言不。   若聞頗字,即知一切法因果空故。頗羅,秦言果。   若聞歌字,即知一切法五眾不可得。歌大,秦言眾。   若聞醝字,即知醝字空,諸法亦爾。   若聞遮字,即知一切法不動相。遮羅地,秦言動。   若聞吒字,即知一切法此彼岸不可得。吒羅,秦言岸。   若聞茶字,即知一切法必不可得。波茶,秦言必。   茶外更無字;若更有者,是四十二字枝派。

  是字常在世間,相似相續故、入一切語故「無礙」。如國國不同,無一定名,故言「無名」。聞已便盡,故言「滅」。諸法入法性,皆不可得,而況字可說!諸法無憶想分別故「不可示」。先意業分別故有口業,口業因緣故,身業作字。字是色法,或眼見,或耳聞,眾生強作名字,無因緣,以是故「不可見」、「不可書」。諸法常空,「如虛空相」,何況字說已便滅!是文字陀羅尼,是諸陀羅尼門。

【相關】文字陀羅尼二十功德字入門陀羅尼字、非字門 【不住】不住文字 【屬於】陀羅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