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念處

【論】卷19〈序品 1〉:
  行者思惟:是心屬誰?誰使是心?觀已,不見有主;一切法因緣和合故不自在,不自在故無自性,無自性故無我。若無我,誰當使是心?

問曰:
  應有我!何以故?心能使身,亦應有我能使心。譬如國主使將,將使兵;如是應有我使心,有心使身,為受五欲樂故。
(中略:無使心者

  如是等種種因緣,觀諸法和合因緣生,無有實法有我,是名法念處。
\n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
  復次,身、受、心及想眾、行眾,總觀為法念處。何以故?行者既於想眾、行眾及無為法中求我不可得,還於身、受、心中求亦不可得。如是一切法中,若色、若非色,若可見、若不可見,若有對、若無對,若有漏、若無漏,若有為、若無為,若遠、若近,若麁、若細,其中求我皆不可得;但五眾和合故,強名為眾生,眾生即是我。我不可得故,亦無我所;我所不可得故,一切諸煩惱皆為衰薄。
\n【菩薩】菩薩法念處\n【屬於】四念處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法念處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