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無所畏

【論】卷25〈序品 1〉:
問曰:
  云何當知佛無所畏?
答曰:
  若有所畏,不能將御大眾。能攝、能捨,能苦切治,或軟語教。如佛一時驅遣舍利弗、目連等,還復憐愍心受。
  若有所忌難者,諸論議師輩,住憍慢山頂,以外智慧心狂醉,皆言天下唯有我一人,更無餘人;自於經書決定知故,破他經書、論議;以惡口訾毀,如狂象無所護惜。如是狂人:菴跋咤、長爪、薩遮祇尼揵、蜫盧坻等諸大論議師皆降伏;若有所畏,則不能爾。
  及憍陳如等五出家人,漚樓頻螺迦葉等千結髮仙人、舍利弗、目揵連、摩訶迦葉等,於佛法中出家,及百千釋子;并諸閻浮提大王:波斯尼示王、頻婆娑羅王、旃陀波殊提王、優填王、弗迦羅婆利王、梵摩達王等,皆為弟子。
  諸在家婆羅門,皆度一切世間智慧,為大國王所師仰:梵摩喻、弗迦羅婆利、鳩羅檀陀等,皆為弟子。有得初道,有得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道。
  諸大鬼神:阿羅婆迦、鞞沙迦等,諸大龍王:阿波羅羅、伊羅鉢多羅等,鴦群梨摩羅諸惡人等,皆降化歸伏。
  若有所畏,不能獨在樹下師子座處坐。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魔王軍眾,化作師子、虎、狼、熊、羆之首,或一眼、或多眼,或一耳、或多耳,擔山、吐火,四邊圍遶。佛以手指按地,眴息之頃,即皆消滅。諸天、阿修羅、鞞摩質帝隸、釋提婆那民、梵天王等,引導其心皆為弟子。
  若有所畏,不能在此大眾中說法;以無所畏故,能為如是諸天、鬼神大眾中說法,故名無所畏。

  復次,佛於一切眾生最尊、最上,盡到一切法彼岸,得大名聞故,自說無所畏。
  復次,且置是佛功德;佛一切世間功德亦無能及者,所畏法一切已拔根本故。
  所畏法者,弊家生、弊生處、惡色、無威儀、麁惡語等。
  弊家生者,如首陀羅,所謂擔死人、除糞、養鷄猪、捕獵、屠殺、酤酒、兵伍等卑賤小家,若在大眾中,則多怖畏。佛從本已來,常生轉輪聖王種中,所謂頂生王、快見王、娑竭王、摩訶提婆王,如是等名日王種家中生,亦以是故無所畏。
  弊生處者,安陀羅、舍婆羅(裸國也)、兜呿羅(小月氏)、修利、安息、大秦國等。在此邊國中生,若在大眾中,則多怖畏。佛在迦毘羅婆中國生,故無所畏。
  惡色者,有人身色枯乾羸瘦,人不喜見;若在大眾,則亦有畏。佛金色光潤,如火照赤金山,有如是色故無所畏。
  無威儀者,進止行步坐起,無有人儀,則有怖畏。佛無是事。
  麁惡語者,有人惡音聲,蹇吃重語,無有次第,人所不喜,則多怖畏。佛無是畏,所以者何?佛語真實柔軟,次第易了,不疾不遲,不少不多,不沒不垢,不調戲,勝於迦陵毘伽鳥音;辭義分明,不中傷物。離欲故無染,滅瞋故無礙,除愚故易解,法喜增長故可愛,遮罪故安隱。隨他心、隨解脫、義深語妙、有因緣故言有理,譬喻故善顯示,事訖故善會事;觀種種眾生心故雜說,久久皆入涅槃故一味。如是等種種無量莊嚴語故,佛於語中無所畏。
  佛但以如是等世間法,尚無所畏,何況出世間法!以是故說佛有四無所畏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佛無所畏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