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學行戒
【經】卷87〈次第學品 75〉: 復次,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,自行持戒,教人持戒,讚歎持戒功德,歡喜讚歎行持戒者。持戒因緣故,生天人中,得大尊貴。見貧窮者施以財物,不持戒者教令持戒,亂意者教令禪定,愚癡者教令智慧,無解脫者教令解脫,無解脫知見者教令解脫知見。以是持戒、禪定、智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故,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入菩薩位;入菩薩位已,得淨佛國土;淨佛國土已,成就眾生;成就眾生已,得一切種智;得一切種智已,轉法輪;轉法輪已,以三乘法度脫眾生。如是,須菩提!菩薩以是持戒,次第行、次第學、次第道,是事皆不可得。何以故?一切法自性無所有故。
【論】 是人因是布施,得成戒眾;復作是念:「我憐愍眾生,以衣食布施,所益甚少,不如持戒,常以無惱、無畏施於眾生。」菩薩住是持戒中,為守護戒故,生禪定。心不散、清淨故,得成慧眾;無戲論、捨諸著是慧相。以是慧破諸煩惱縛,得解脫眾。了了知見證解脫故,名解脫知見眾。 是人先行布施及五眾因緣故,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入菩薩位。
問曰: 菩薩應行六波羅蜜、入菩薩位,此中何以說「五眾」? 答曰: 法雖一,以種種異名說,是故說「五眾」無咎。是人從一波羅蜜中欲起諸波羅蜜,布施為主,已先說。「持戒眾」名尸波羅蜜,「定眾」、「解脫眾」名禪波羅蜜,「慧眾」、「解脫知見眾」是般若波羅蜜。行諸波羅蜜時,能忍諸惡事,是名羼提波羅蜜。能起諸波羅蜜,不休不息,是名毘梨耶波羅蜜。
問曰: 若爾者,何以不但說諸波羅蜜名,而說五眾? 答曰: 是人欲入菩薩位,此中不但以持戒、禪定得,和合眾戒、清淨戒、無盡戒——以要言之,攝一切戒名為「戒眾」;能破煩惱,過二乘,入菩薩位。譬如一人、二人,不名為軍;和合多人,乃成為軍,能破怨敵。餘眾亦如是。
【屬於】新學行六波羅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