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学行戒
【经】卷87〈次第学品 75〉: 复次,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,自行持戒,教人持戒,赞叹持戒功德,欢喜赞叹行持戒者。持戒因缘故,生天人中,得大尊贵。见贫穷者施以财物,不持戒者教令持戒,乱意者教令禅定,愚痴者教令智慧,无解脱者教令解脱,无解脱知见者教令解脱知见。以是持戒、禅定、智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故,过声闻、辟支佛地,入菩萨位;入菩萨位已,得净佛国土;净佛国土已,成就众生;成就众生已,得一切种智;得一切种智已,转法轮;转法轮已,以三乘法度脱众生。如是,须菩提!菩萨以是持戒,次第行、次第学、次第道,是事皆不可得。何以故?一切法自性无所有故。
【论】 是人因是布施,得成戒众;复作是念:“我怜愍众生,以衣食布施,所益甚少,不如持戒,常以无恼、无畏施于众生。”菩萨住是持戒中,为守护戒故,生禅定。心不散、清净故,得成慧众;无戏论、舍诸著是慧相。以是慧破诸烦恼缚,得解脱众。了了知见证解脱故,名解脱知见众。 是人先行布施及五众因缘故,过声闻、辟支佛地,入菩萨位。
问曰: 菩萨应行六波罗蜜、入菩萨位,此中何以说“五众”? 答曰: 法虽一,以种种异名说,是故说“五众”无咎。是人从一波罗蜜中欲起诸波罗蜜,布施为主,已先说。“持戒众”名尸波罗蜜,“定众”、“解脱众”名禅波罗蜜,“慧众”、“解脱知见众”是般若波罗蜜。行诸波罗蜜时,能忍诸恶事,是名羼提波罗蜜。能起诸波罗蜜,不休不息,是名毘梨耶波罗蜜。
问曰: 若尔者,何以不但说诸波罗蜜名,而说五众? 答曰: 是人欲入菩萨位,此中不但以持戒、禅定得,和合众戒、清净戒、无尽戒——以要言之,摄一切戒名为“戒众”;能破烦恼,过二乘,入菩萨位。譬如一人、二人,不名为军;和合多人,乃成为军,能破怨敌。余众亦如是。
【属于】新学行六波罗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