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布施_檀

布施|檀

【論】卷11〈序品 1〉:   檀名布施;心相應善思,是名為檀。   有人言:從善思起身、口業,亦名為檀。   有人言:有信、有福田、有財物,三事和合時,心生捨法,能破慳貪,是名為檀。譬如慈法,觀眾生樂而心生慈;布施心數法,亦復如是,三事和合,心生捨法,能破慳貪。 \{\{8782D32D.jpg\}\}

【論】卷12〈序品 1〉:   復次,三事因緣生檀:一者、信心清淨,二者、財物,三者、福田。 \{\{CED0BAF2.jpg\}\}   心有三種:若憐愍,若恭敬,若憐愍恭敬。   施貧窮下賤及諸畜生,是為憐愍施;施佛及諸法身菩薩等,是為恭敬施;若施諸老病貧乏阿羅漢、辟支佛,是為恭敬憐愍施。   施物清淨,非盜非劫,以時而施,不求名譽,不求利養。   或時從心大得福德,或從福田大得功德,或從妙物大得功德。   第一從心,如四等心、念佛三昧、以身施虎,如是名為從心大得功德。

【論】卷33〈序品 1〉: 問曰:   飲食等物,便是布施?為更有布施? 答曰:   飲食等物非布施,以飲食等物與時,心中生法名捨,與慳心相違,是名布施福德。是或有漏,或無漏;常是善;心數法,心相應,隨心行,共心生;無色無形;能作緣;業相應,隨業行,業共生;非先業果報;得修行修;慧證身證;凡夫人得,亦聖人得。   有人言:是捨法相應思,是名布施福德。所以者何?業能生果報故。思即是業,身口不名為業,從思生故得名業。

【種類】三種布施上中下布施 【阿毘曇】分別布施 【菩薩】滿眾生願 【波羅蜜】布施波羅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