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度論辭典:入定捨眾因緣

入定捨眾因緣

【論】卷26〈序品 1〉:
  於大眾中疲厭故小息。
  復次,佛世世常愛遠離行。若菩薩在母胎,母亦樂遠離行,去城四十里,嵐鞞尼林中生;得道時,漚樓頻螺林中,獨在樹下成佛;初轉法輪時,亦在仙人住處鹿林中;入涅槃時,在娑羅林雙樹下。長夜樂行遠離,以是故佛入禪定。
  復次,佛常捨心成就,故入禪定。
  復次,佛遠離憒閙及雜語處,亦自觀諸佛功德藏,亦受第一清淨樂,故入禪定。
  復次,佛說法已,常教諸比丘當坐禪,無令後悔。口之所說,身亦自行,故入禪定。
  復次,厭惡供養故,知眾生應得度者,入禪定作化人往度。
  復次,有眾生定少慧多者,身示行禪以教化之。
  復次,有人常見佛生厭想故,小遠離令其飢虛故。
  復次,佛欲為諸天說法,故在閑靜處。
  復次,佛為後世作法故坐禪。又佛自轉法輪已,以事付弟子故,入禪定。
  復次,現二種道攝眾生故:一者、禪定;二者、智慧。佛在大眾說法,為現智慧;靜處攝心,為現禪定。
  復次,眾生於六塵中三種行:見好色生喜樂,見惡色生憂苦,見不苦不樂色生捨心,乃至法亦如是。佛於六塵中自在:於喜樂苦處能生捨心,如「聖如意」中說。
  如是等種種因緣故入禪定,非不知已捨。
\n【相關】無不知已捨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入定捨眾因緣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