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逆觀十二因緣

逆观十二因缘

【论】卷90〈实际品 80〉:   ⑿初发意菩萨但为灭众生苦故发大悲心。苦者,所谓老、病、死等,及身心衰恼。   云何灭是苦?寻苦因缘,由生故,如佛十二因缘中说:“何因缘故有老、病、死?以有生故。”(中略)

  ⑾菩萨既得苦因缘,复推生因缘。生因缘者,有。“有”有三种: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。著是三有,起善恶业,是生因。   ⑽有因者,四种取。   ⑼取因缘者,爱等诸烦恼。小者未能起业,故名为爱;增长能起业,故名为取:欲取、见取、戒取、我语取,取著是四事故,能起种种业。   ⑻爱因缘,三种受。   ⑺受因缘者,眼等六种触。   ⑹触名受等诸心数法。情、尘、识三事和合故,心中生受等心数法;根本虽三事,和合故生触,为六情依止住处故,但说六入。   ⑸六入因缘,名色。   ⑷六入虽即是名色分,成就名六入,未成就名名色;色成就名五入,名成就名一入。是胎中时因缘次第。   ⑶名色因缘,是识。若识不入胎,胎初则烂坏。识名中阴中五众。是五众细故,但名为识。若识不入而胎成者,如一切和合时,皆应成胎!   ⑵ 问曰:识何因缘故入胎? 答曰:   行因缘。行即是过去三种业,业将识入胎。如风吹绝焰,空中而去,焰则依止于风;先世作人身时然六识故,命终时,业将识入胎。 问曰:   上业何以名有?今业何以名行? 答曰:   上是“今世业,为未来有,故名为有”;今“业过去世已灭尽,但有名,名为行”(天竺语“删迦罗”,秦言“行”)。   ⑴是行因缘名无明。一切烦恼虽是过去业因缘,无明是根本故,但名无明。今世现在著爱、取多故,爱、取爱名;过去世中是疑、邪见处故,但名无明。今得一切苦恼根本,是无明。

问曰:   无始生死展转甚多,何以止齐无明

【相关】实际、众生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