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学二乘魔事

【经】卷68〈魔事品 46〉:   “复次,须菩提!菩萨学余经,弃舍般若波罗蜜,终不能至萨婆若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为舍其根而攀枝叶,当知亦是菩萨魔事。”   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何等是余经,善男子、善女人所学,不能至萨婆若?”   佛言:“是声闻所应行经,所谓四念处、四正勤,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分、八圣道分,空、无相、无作解脱门。善男子、善女人住是中,得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,是名声闻所行经,不能至萨婆若。如是,善男子、善女人舍般若波罗蜜,亲近是余经。何以故?须菩提!般若波罗蜜中,出生诸菩萨摩诃萨,成就世间、出世间法。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时,亦学世间、出世间法。(中略)   佛言:“当来世有求佛道善男子、善女人,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弃舍去,取声闻、辟支佛所应行经,持求萨婆若,是人为黠不?”   须菩提言:“为不黠。”   “当知是亦菩萨魔事。”(中略)   “复次,须菩提!求佛道善男子、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时,恶魔方便持诸余深经与是菩萨摩诃萨;有方便者,不应贪著恶魔所与诸余深经。何以故?是经不能令人至萨婆若故。是中无方便菩萨摩诃萨闻是诸余深经,便舍深般若波罗蜜。须菩提!我是般若波罗蜜中,广说诸菩萨摩诃萨方便道;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从是中求。须菩提!今善男子、善女人求菩萨道,舍是深般若波罗蜜,于魔所与声闻、辟支佛深经中求方便道,当知亦是菩萨魔事。”

【论】   学余经,舍般若波罗蜜等,有人于声闻法中受戒学法,初不闻般若波罗蜜;或时余处闻,深著先所学法,舍于般若波罗蜜,于先所学法中求萨婆若。有声闻弟子先得般若波罗蜜,不知义趣、不得滋味,以声闻经行菩萨道。有人是声闻弟子,得般若波罗蜜经,欲信受;余声闻人沮坏其心,语言:“是经初后不相应,无有定相,汝宜舍之!声闻法中,何所不有?六足阿毘昙及其论议分别诸法相,即是般若波罗蜜;八十部律,即是尸罗波罗蜜;阿毘昙中,分别诸禅、解脱、诸三昧等,是禅波罗蜜;三藏本生中,赞叹解脱,布施、忍辱、精进,即是三波罗蜜。”如是等种种因缘,舍般若波罗蜜,于声闻经中求萨婆若。如人欲得坚实好木,舍其根茎而取枝叶,虽是木名而不中用。   复次,般若波罗蜜是三藏根本;得般若波罗蜜已,为度众生故说余事,是名“枝叶”。   复次,声闻经中虽说诸法实相,而不了了;般若波罗蜜经中,分明显现,易见易得。如人攀缘枝叶则堕落,若捉茎干则坚固。若执声闻经,则堕小乘中;若持般若波罗蜜,易得无上道。是故说:“舍根茎,取枝叶。”

问曰:   三十七品、三解脱门,《般若经》中亦有,今何以故但名声闻、辟支佛经? 答曰:   摩诃衍中虽有是法,与毕竟空合,心无所著,以不舍萨婆若、大悲心,为一切众生故说;声闻经则不尔,为小乘证故。   复次,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故,能成就世间、出世间法;是故菩萨若求佛,应当学般若波罗蜜。(中略)

  或有利根者,魔或思惟:“是菩萨不著世间乐,一心受般若波罗蜜,此人不可沮坏,我今当以声闻深经转其心,使成阿罗汉。”   佛言:“声闻经虽深,不应贪著。”譬如烧热金丸,色虽妙好,不可捉。若菩萨无方便、不大利根,得是经欢喜,是空、无相、无作,尽苦本,何复过是!便舍般若波罗蜜,亦是魔事。   何以故?此中佛说因缘:“于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菩萨摩诃萨方便道,所谓观声闻、辟支佛道而不证,以大悲心行三解脱门故。”譬如人以酥和毒,毒势则歇,不能害人。般若亦如是,菩萨于般若中求无上道易得;于余经则难,如但服毒。是故不应从声闻经中求菩萨道。

【譬喻】转学二乘魔事喻 【相关】授二乘法不和合 【属于】魔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