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行般若不離五

行般若不离五

【论】卷59〈校量舍利品 37〉:   帝释意念:“若般若是究竟法者,行人但行般若波罗蜜,何用余法?”   佛答:“菩萨行六波罗蜜,以般若波罗蜜,用无所得法和合故,此即是行般若波罗蜜。”若但行般若,不行五法,则功德不具足,不美不妙。   譬如愚人不识饮食种具,闻盐是众味主,便纯食盐,失味致患。行者亦如是,欲除著心故,但行般若,反堕邪见,不能增进善法;若与五波罗蜜和合,则功德具足,义味调适。虽众行和合,般若为主。   若布施等诸法离般若波罗蜜,则有种种差别;至般若波罗蜜中,皆一相无有差别。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,四大河流,一大河有五百小川归之,俱入大海,则失其本名,合为一味无有别异。又如树木,枝叶华果,众色别异,荫则无别。

问曰:   荫亦有差别,树大则荫大,枝叶华果大小种种异形,云何无差别? 答曰:   蔽光故影现,无光之处即名为荫,荫不以大小异形为义。

【论】卷83〈大方便品 69〉:   若菩萨能如般若所说六波罗蜜学,不久当得萨婆若。如声闻法中,不但以正见得道,以八分合行故;大乘法亦如是,不但学般若故得萨婆若,与五波罗蜜合故得。(中略)

问曰:   上说“但般若能至一切种智”,今何以言“与五波罗蜜合故得至”? 答曰:   常说与六波罗蜜合故得至。或时有清净佛国,但闻实相得至萨婆若,不用次第行诸波罗蜜。

【相关】六波罗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