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闻说如法性实际
【论】卷32〈序品 1〉: 问曰: 声闻法中,何以不说是如、法性、实际,而摩诃衍法中处处说? 答曰: 声闻法中亦有说处,但少耳。 如《杂阿含》中说,有一比丘问佛:“十二因缘法,为是佛作,为是余人作?”佛告比丘:“我不作十二因缘,亦非余人作;有佛无佛,诸法:如、法相、法位常有,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,是事生故是事生,如无明因缘故诸行,诸行因缘故识,乃至老死因缘故有忧悲苦恼。是事无故是事无,是事灭故是事灭;如无明灭故诸行灭,诸行灭故识灭,乃至老死灭故忧悲苦恼灭。”如是生灭法,有佛、无佛常尔;是处说“如”。 如《杂阿含.舍利弗师子吼经》中说:“佛问舍利弗一句义,三问三不能答。佛少开示舍利弗已,入于静室。舍利弗集诸比丘,语诸比丘言:‘佛未示我事端,未即能答;今我于此法,七日七夜,演说其事而不穷尽。’“复有一比丘白佛:‘佛入静室后,舍利弗作师子吼而自赞叹!’佛语比丘:‘舍利弗语实不虚,所以者何?舍利弗善通达法性故。’” 声闻法中,观诸法生灭相,是为“如”;灭一切诸观,得诸法实相,是处说“法性”。
问曰: 是处但说“如”、“法性”,何处复说“实际”? 答曰: 此二事,有因缘故说;实际,无因缘故不说“实际”。
问曰: 实际即是涅槃,为涅槃故佛说十二部经,云何言无因缘? 答曰: “涅槃”种种名字说,或名为“离”,或名为“妙”,或名为“出”;如是等则为说“实际”,但不说名字,故言无因缘。
【摩诃衍】如、法性、实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