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有观|觉观
【论】卷17〈序品 1〉: “有觉、有观”者,得初禅中未曾所得善法功德故,心大惊悟。常为欲火所烧,得初禅时如入清凉池;又如贫人卒得宝藏。行者思惟,分别欲界过罪,知初禅利益功德甚多,心大欢喜——是名“有觉、有观”。
问曰: 有觉、有观,为一法?是二法耶? 答曰: 二法。麁心初念,是名为觉;细心分别,是名为观。譬如撞钟,初声大时名为觉;后声微细名为观。
问曰: 如《阿毘昙》说:“欲界乃至初禅,一心中,觉、观相应”,今云何言:“麁心初念名为觉,细心分别名为观?” 答曰: 二法虽在一心,二相不俱;觉时,观不明了;观时,觉不明了。譬如日出,众星不现;一切心心数法,随时受名,亦复如是。如佛说:“若断一法,我证汝得阿那含。一法者,所谓悭贪。”实应说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,云何言“但断一法”?以是人悭贪偏多,诸余结使皆从而生;是故悭尽,余结亦断。觉、观随时受名,亦复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