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念处
【论】卷19〈序品 1〉: 行者思惟:以乐故贪身,谁受是乐?思惟已,知从心受,众生心狂颠倒故而受此乐。 当观是心无常生灭相,一念不住,无可受乐;人以颠倒故,谓得受乐。何以故?初欲受乐时心生异,乐生时心异,各各不相及,云何言心受乐?过去心已灭故不受乐,未来心不生故不受乐,现在心一念住疾故不觉受乐。
问曰: 过去、未来不应受乐,现在心一念住时应受乐,云何言“不受”? 答曰: 我已说去疾,故不觉受乐。 复次,诸法无常相故无住时,若心一念住,第二念时亦应住,是为常住,无有灭相。如佛说:“一切有为法三相。”住中亦有灭相,若无灭者,不应是有为相。 复次,若法后有灭,当知初已有灭。譬如人著新衣,初著日若不故,第二日亦不应故,如是乃至十岁应常新;不应故而实已故。当知与新俱有,微故不觉;故事已成,方乃觉知。以是故,知诸法无有住时。云何心住时得受乐?若无住而受乐,是事不然! 以是故,知无有实受乐者;但世俗法以诸心相续故,谓为一相受乐。
问曰: 云何当知“一切有为法无常”? 答曰: 我先已说,今当更答。⑴是有为法一切属因缘故无常,⑵先无今有故、今有后无故无常。 复次,⑶无常相常随逐有为法故,⑷有为法无有增损故,⑸一切有为法相侵克故无常。 复次,⑹有为法有二种老常随逐故:一者、将老,二者、坏老。有二种死常随逐故:一者、自死,二者、他杀。以是故,知一切有为法皆无常。 \{\{A9967995.jpg\}\} \{\{19E8000E.jpg\}\} 于有为法中,心无常最易得。如佛说:“凡夫人或时知身无常,而不能知心无常。若凡夫言身有常犹差,以心为常是大惑!何以故?身住或十岁、二十岁;是心日月时顷,须臾过去,生、灭各异,念念不停,欲生异生,欲灭异灭,如幻事,实相不可得。” 如是无量因缘故,知心无常,是名心念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