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梦
【论】卷6〈序品 1〉: 如梦中无实事,谓之有实,觉已知无,而还自笑;人亦如是,诸结使眠中,实无而著,得道觉时,乃知无实,亦复自笑。以是故言“如梦”。 复次,梦者眠力故,无法而见;人亦如是,无明眠力故,种种无而见有,所谓我、我所,男女等。 复次,如梦中无喜事而喜,无瞋事而瞋,无怖事而怖;三界众生亦如是,无明眠故不应瞋而瞋,不应喜而喜,不应怖而怖。 复次,梦有五种:若身中不调,若热气多,则多梦见火,见黄、见赤;若冷气多,则多见水、见白;若风气多,则多见飞、见黑;又复所闻见事多思惟念故,则梦见;或天与梦,欲令知未来事故。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。人亦如是,五道中众生,身见力因缘故,见四种我:色阴是我,色是我所,我中色,色中我;如色,受、想、行、识亦如是;四五二十。得道实智慧觉已,知无实。
问曰: 不应言“梦无实”!何以故?识心得因缘便生;梦中识有种种缘,若无此缘,云何生识? 答曰: 无也!不应见而见,梦中见人头有角,或梦见身飞虚空,人实无角,身亦不飞,是故无实。
问曰: 实有人头,余处亦实有角;以心惑故,见人头有角。实有虚空,亦实有飞者;以心惑故,自见身飞,非无实也。 答曰: 虽实有人头,虽实有角,但人头生角者,是妄见。
问曰: 世界广大,先世因缘种种不同;或有余国,人头生角,或一手一足,有一尺人,有九头人,人有角何所怪? 答曰: 若余国人有角可尔,但梦见此国所识人有角,则不可得。 复次,若人梦见虚空边、方边、时边,是事云何有实?何处无虚空、无方、无时?以是故梦中无而见有。
汝先言:“无缘云何生识?”虽无五尘缘,自思惟念力转故,法缘生。若人言“有二头”,因语生想;梦中无而见有,亦复如是。
诸法亦尔,诸法虽无而可见、可闻、可知。如偈说: “如梦、如幻、 如揵闼婆; 一切诸法, 亦复如是。” 以是故说“诸菩萨知诸法如梦”。 如佛在时,三人为伯、仲、季;闻毘耶离国淫女人,名庵罗婆利;舍婆提有淫女人,名须曼那;王舍城淫女人,名优钵罗槃那。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人端正无比,昼夜专念,心著不舍,便于梦中梦与从事;觉已心念:“彼女不来,我亦不往,而淫事得办。”因是而悟:“一切诸法皆如是耶?”于是往到𩙥陀婆罗菩萨所,问是事。𩙥陀婆罗答言:“诸法实尔,皆从念生。”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诸法空,是时三人即得阿鞞跋致。
【论】卷64〈无作实相品 43〉: 尔时,帝释贪贵是如梦等智慧,菩萨得是智慧力,不须外守护故,问须菩提:“云何菩萨知是如梦等空法?” “如所知见不念梦等”者,梦等喻五众。五众,人所著,不著梦等;欲令离著事,故以不著事为喻。欲令观五众如梦,于梦亦复生著,是故帝释问:“如梦,亦不著是梦。” 凡夫人,以梦喻五众,即复著梦,作是言“定有梦法眠睡时生”,是名“念梦”。是梦恶,是梦好,如是分别,是名“念是梦”;梦得好事则心高,得恶事则心愁。又用此梦譬喻,得是如梦实智慧,是名“念用梦”。闻是譬喻,我因此梦得知诸法如梦,是名“念我梦”。余喻亦如是。 尔时,须菩提答帝释:若行者不念色,是色——人色、非人色,树色、山色,是四大、若四大所造色等。不念是色若常、若无常等,不以色故心生㤭慢。不念色是我所、非我所,入无我门,直至诸法实相中。 是人能不念梦、不念是梦等;用是梦等譬喻,破著五众;破著故,于梦中亦不错。若不能破色著,是人于色错,于梦亦错。受、想、行、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。幻、焰、响、影、化等亦如是。诸菩萨知诸法如梦,于梦亦不念。
【经】卷99〈昙无竭品 89〉: “‘善男子!譬如梦中见若象、若马、若牛、若羊、若男、若女。于汝意云何?梦中所见,有来处、有去处不?’ “萨陀波仑言:‘大师!是梦中所见虚妄,云何当有来去?’ “‘善男子!是人分别佛有来有去亦如是。善男子!佛说诸法如梦。若有众生不知是诸法义,以名字色身著佛,是人分别诸佛有来有去,不知诸法实际相故,皆是愚夫无智之数。是人数数往来五道,远离般若波罗蜜,远离诸佛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