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心

【论】卷20〈序品 1〉:   “喜”名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(中略)   修喜心,为除不悦乐故(中略)

问曰:   悲心、舍心,可知有别;慈心令众生乐,喜心令众生喜,乐与喜有何等异? 答曰:   身乐名乐,心乐名喜;五识相应乐名乐,意识相应乐名喜;五尘中生乐名乐,法尘中生乐名喜;先求乐,愿令众生得,从乐因令众生得喜。如人怜愍贫人,先施宝物是名乐;后教令卖买得受五欲乐,是名喜。   复次,欲界乐愿令众生得,是名乐;色界乐愿令众生得,是名喜。   复次,欲界中五识相应乐,初禅中三识相应乐,三禅中一切乐,是名乐;欲界及初禅意识相应乐,二禅中一切乐,是名喜;麁乐名乐,细乐名喜;因时名乐,果时名喜;初得乐时是名乐,欢心内发,乐相外现,歌舞踊跃,是名喜。譬如初服药时,是名乐;药发遍身时,是名喜。

问曰:   若尔者,何以不和合二心作一无量,而分别为二法? 答曰:   行者初心未摄,未能深爱众生故,但与乐;摄心深爱众生,故与喜。以是故,先乐而后喜。

问曰:   若尔者,何以不慈、喜次第? 答曰:   行慈心时,爱众生如儿子,愿与乐。出慈三昧故,见众生受种种苦,发深爱心怜愍众生,令得深乐。譬如父母虽常爱子,若得病急,是时爱心转重;菩萨亦如是,入悲心观众生苦,怜愍心生,便与深乐,以是故悲心在中。

【属于】四无量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