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
【论】卷1〈序品 1〉: 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“如是”义者,即是信。若人心中有信清净,是人能入佛法;若无信,是人不能入佛法。不信者言“是事不如是”,是不信相。信者言“是事如是”。譬如牛皮未柔,不可屈折;无信人亦如是。譬如牛皮已柔,随用可作;有信人亦如是。 复次,经中说:“信如手。”如人有手,入宝山中,自在取宝;有信亦如是,入佛法无漏根、力、觉、道、禅定宝山中,自在所取。无信如无手,无手人入宝山中,则不能有所取;无信亦如是,入佛法宝山,都无所得。佛言:“若人有信,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,能得沙门果,不空剃头染袈裟。若无信,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,如枯树不生华实,不得沙门果,虽剃头染衣,读种种经,能难能答,于佛法中空无所得。”以是故,如是义在佛法初,善信相故。 复次,佛法深远,更有佛乃能知。人有信者,虽未作佛,以信力故能入佛法。如梵天王请佛初转法轮,以偈请佛: “阎浮提先出, 多诸不净法; 愿开甘露门, 当说清净道!” 佛以偈答曰: “我法甚难得, 能断诸结使, 三有爱著心, 是人不能解!” 梵天王白佛:“大德!世界中智,有上、中、下。善濡直心者,易可得度,是人若不闻法者,退堕诸恶难中,譬如水中莲华,有生有熟,有水中未出者,若不得日光则不能开。佛亦如是,佛以大慈悲怜愍众生,故为说法。”佛念:“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三世诸佛法,皆度众生为说法,我亦应尔。”如是思惟竟,受梵天王等诸天请说法。尔时,世尊以偈答曰: “我今开甘露味门, 若有信者得欢喜; 于诸人中说妙法, 非恼他故而为说。” 佛此偈中,不说布施人得欢喜,亦不说多闻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人得欢喜,独说信人。佛意如是:我第一甚深法微妙,无量无数,不可思议,不动、不猗、不著,无所得法,非一切智人则不能解。是故佛法中信力为初,信力能入,非布施、持戒、禅定、智慧等能初入佛法。如说偈言: “世间人心动, 爱好福果报, 而不好福因, 求有不求灭。 先闻邪见法, 心著而深入, 我此甚深法, 无信云何解?” 如提婆达大弟子俱迦梨等,无信法故,堕恶道中。是人无信,于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。何以故?佛法甚深故。如梵天王教俱迦梨说偈: “欲量无量法, 智者所不量, 无量法欲量, 此人自覆没!”
复次,“如是”义者,若人心善直信,是人可听法,若无是相则不解。如所说偈: “听者端视如渴饮, 一心入于语议中, 踊跃闻法心悲喜, 如是之人应为说。”
复次,“如是”义在佛法初,现世利、后世利、涅槃利,诸利根本,信为大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