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施

【論】卷11〈序品 1〉:   有人言:常以好語,有所利益,是為法施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以諸佛語妙善之法,為人演說,是為法施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以三種法教人:一、修妬路,二、毘尼,三、阿毘曇,是為法施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以四種法藏教人:一、修妬路藏,二、毘尼藏,三、阿毘曇藏,四、雜藏,是為法施。   復次,有人言:略說以二種法教人:一、聲聞法,二、摩訶衍法,是為法施。 \{\{CC65D57C.jpg\}\}

【論】卷12〈序品 1〉:   法施者,為道德故,語言論議,誦讀講說,除疑問答,授人五戒——如是等種種,為佛道故施,是名法施。

【論】卷22〈序品 1〉:   佛所說十二部經,清淨心為福德與他說,是名法施。   復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,亦名法施。如《網明菩薩經》中說:「有人見佛光明得道者,生天者。」如是等口雖不說,令他得法故,亦名法施。   是法施應觀眾生心性,煩惱多少,智慧利鈍,契機法施

【論】卷33〈序品 1〉:   法施者,如佛以大慈故,初轉法輪,無量眾生得道;後舍利弗逐佛轉法輪;餘諸聖人,雖非轉法輪,亦為眾生說法得道,亦名法施。   復有遍吉菩薩,觀世音、得大勢、文殊師利、彌勒菩薩等,以二種神通力:果報神通,修得神通,住是中,以福德、方便力,光明、神足等,種種因緣開度眾生,亦名法施。   諸辟支佛飛騰虛空而說一偈,引導眾生,令殖善根,亦名法施。   又佛弟子未得聖道者,坐禪、誦經,不壞諸法相,教化弟子,皆名法施。   如是等種種,名為法施相。

【論】卷81〈六度相攝品 68〉:   得法忍,深入諸法,為眾生說,是為法施。

【念施】念法施一華十果 【清淨】清淨法施 【相較】法施勝財施 【屬於】三種布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