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世如法性實際

【論】卷32〈序品 1〉:
  復次,諸法如者,如諸法未生時,生時亦如是,生已過去,現在亦如是;諸法三世平等,是名為「如」。

問曰:
  若未生法名為未有;生法現在,則有法可用;因現在法有事用相,故追憶過事,是名過去。三世各異,不應如實為一,云何言「三世平等是名為如」?
答曰:
  諸法實相中,三世等一無異。如《般若波羅蜜.如品》中說:「過去如、未來如、現在如、如來如,一如無有異。」
  復次,先論議中已破生法;若無生法者,未來、現在亦無生,云何不等!又復過去世無始,未來世無後,現在世無住;以是故,三世平等名為如。

  行是如已,入無量法性中。法性者,法名涅槃,不可壞,不可戲論。法性名為本分種,如黃石中有金性,白石中有銀性;如是一切世間法中皆有涅槃性。諸佛賢聖以智慧、方便、持戒、禪定教化引導,令得是涅槃法性。利根者即知是諸法皆是法性;譬如神通人能變瓦石皆使為金。鈍根者方便分別求之,乃得法性;譬如大冶鼓石,然後得金。

  復次,如水性下流故會歸於海,合為一味;諸法亦如是,一切總相、別相皆歸法性,同為一相,是名法性。如金剛在山頂,漸漸穿下至金剛地際,到自性乃止;諸法亦如是,智慧分別推求已,到如中,從如入自性,如本末生,滅諸戲論,是名為法性。又如犢子周慞嗚呼,得母乃止;諸法亦如是,種種別異,取捨不同,得到自性乃止,無復過處,是名法性。
  「實際」者,如先說:法性名為「實」,入處名為「際」。

\n【相關】色不與三際合前後際不合薩婆若不與三世合\n【異名】三世等\n【相關】如、法性、實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