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】卷9〈序品 1〉: 問曰: 唯有釋迦牟尼一佛,無十方佛。(詳見:有十方佛之難問)
答曰: 雖釋迦文尼佛有無量神力,能變化作佛,在十方說法、放光明、度眾生,亦不能盡度一切眾生,墮有邊故,則無未來世佛故。然眾生不盡,以是故應更有餘佛。
復次,汝言:「佛自說:女人不得作五事;二轉輪聖王不得同時出世,佛亦如是,同時一世亦無二佛。」 汝不解此義!佛經有二義:有易了義,有深遠難解義。如佛欲入涅槃時,語諸比丘:「從今日應依法不依人,應依義不依語,應依智不依識,應依了義經不依未了義。」(中略) 是《多持經》方便說,非實義。是經中佛雖言世無二佛俱出,不言一切十方世界;雖言世無二轉輪聖王,亦不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無,但言四天下世界中無二轉輪聖王,作福清淨故獨王一世,無諸怨敵;若有二王不名清淨。雖佛無嫉妬心,然以行業世世清淨故,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。 百億須彌山,百億日月,名為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十方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,是名為一佛世界。是中更無餘佛,實一釋迦牟尼佛。是一佛世界中,常化作諸佛種種法門、種種身、種種因緣、種種方便以度眾生。 以是故,《多持經》中一時一世界無二佛,不言十方無佛。
復次,如汝言:「佛言:『一事難值,是佛世尊。』」又言:「九十一劫,三劫有佛,餘劫皆空無佛,甚可憐愍。」 佛為此重罪不種見佛善根人,說言:「佛世難值,如優曇波羅樹華,時時一有。」如是罪人輪轉三惡道,或在人天中,佛出世時,其人不見。如說:舍衛城中九億家,三億家眼見佛,三億家耳聞有佛而眼不見,三億家不聞不見。佛在舍衛國二十五年,而此眾生不聞不見,何況遠者! 復次,佛與阿難入舍衛城乞食,是時有一貧老母立在道頭。阿難白佛:「此人可愍,佛應當度。」佛語阿難:「是人無因緣。」阿難言:「佛往近之,此人見佛相好光明,發歡喜心,為作因緣。」佛往近之,迴身背佛;佛從四邊往,便四向背佛,仰面上向;佛從上來,低頭下向;佛從地出,兩手覆眼不肯視佛。佛語阿難:「復欲作何因緣?」有如是人無度因緣,不得見佛。以是故佛言:「佛難得值,如優曇波羅樹華。」譬如水雨雖多,處處易得,餓鬼常渴,不能得飲。 汝言:「九十一劫,三劫有佛。」為一佛世界故,不為一切餘諸世界。
「是處劫空無有佛出,甚可憐愍」者,亦是此間一佛世界,非為一切餘諸世界也。以是故知有十方佛。 \{\{E173EECF.jpg\}\}
復次,聲聞法中有十方佛,汝自不解。(中略)
復次,若佛於聲聞法中言有十方無數無量佛,眾生當言「佛易可遇」,不勤求脫;「若不值此佛,當遇彼佛」,如是懈怠,不勤求度。譬如鹿未被箭時不知怖畏,既被箭已,踔圍而出。人亦如是,有老、病、死苦,聞唯有一佛,甚難可遇,心便怖畏,勤行精進,疾得度苦。以是故佛於聲聞法中不言有十方佛,亦不言無。若有十方佛,汝言無,得無限罪;若無十方佛,而我言有,生無量佛想,得恭敬福。所以者何?善心因緣福德力大故。譬如慈心三昧力觀一切眾生皆見受樂,雖無實益,以慈觀故,是人得無量福。十方佛想亦復如是。若實有十方佛而言無,得破十方佛無量重罪。何以故?破實事故。肉眼人雖俱不知,但心信言有,其福無量;若實有而意謂無,其罪甚重。人自用心尚應信有,何況佛自說摩訶衍中言實有十方佛而不信耶?
問曰: 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,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中,何以不來?(中略)
以是諸因緣故知實有十方佛。
【經】卷9〈序品 1〉: 是時,東方過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多寶,佛號寶積,今現在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。
【經】卷10〈序品 1〉: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土最在邊,世界名離一切憂,佛號無憂德,菩薩名離憂。 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滅惡,佛號寶山,菩薩名儀意。 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勝,佛號勝王,菩薩名得勝。 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善,佛號善德,菩薩名華上。 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,其世界最在邊,世界名喜,佛號喜德,菩薩名得喜。
【相關】見聞三世佛 【聲聞】迦旃延尼子說無十方佛 【諸佛】阿彌陀佛,大雷音佛,天王佛,寶華佛,燃燈佛,阿閦佛,散華佛,須扇多佛,多寶佛 【三昧】見諸佛三昧,觀三世諸佛三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