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方佛何以不來
【論】卷4〈序品 1〉:
問曰:
若現在十方多有諸佛菩薩,今一切眾生罪惡苦惱,何以不來度之?
答曰:
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,雖有種種餘福,無見佛功德,故不見佛。如偈說:\n 「好福報未近, 衰罪未除却,\n 現在不能見, 大德有力人。\n 大德諸聖人, 心亦無分別,\n 慈悲一切人, 一時令欲度。\n 眾生福德熟, 智慧根亦利,\n 若為現度緣, 即時得解脫。\n 譬如大龍王, 隨願雨眾雨,\n 罪福隨本行, 各各如所受。」
問曰:
若自有福德、自有智慧,如是人佛能度;若無福德、智慧,佛不度。若爾者,自有福德、智慧,不待佛度!
答曰:
此福德、智慧,從佛因緣出。若佛不出世,諸菩薩以十善因緣、四無量意,後世罪、福報,種種因緣教道。若無菩薩,有種種經中說,人得此法,行福德因緣。
復次,人雖有福德、智慧,若佛不出世,是世界中受報,不能得道;若佛出世,乃能得道,是為大益。譬如人雖有目,日不出時,不能有所見,要須日明,得有所見,不得言我有眼,何用日為!如佛說:「二因二緣能生正見:一、從他聞法,二、內自如法思惟。」福德事故,能生善心;利根智慧故,能如法思惟。以是故知從佛得度。

\n【論】卷9〈序品 1〉:
問曰:
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,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中,何以不來?
答曰:
眾生罪重故,諸佛菩薩雖來不見。又法身佛常放光明、常說法,而以罪故不見、不聞。譬如日出,盲者不見;雷霆振地,聾者不聞。如是法身常放光明、常說法,眾生有無量劫罪垢厚重不見、不聞。如明鏡淨水,照面則見;垢翳不淨,則無所見。如是眾生心清淨則見佛;若心不淨則不見佛。今雖實有十方佛及諸菩薩來度眾生,而不得見。
復次,如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中生,在迦毘羅國,多遊行東天竺六大城。有時飛到南天竺億耳居士舍受供養。有時暫來北天竺月氏國降阿波羅龍王。又至月氏國西,降女羅剎;佛在彼石窟中一宿,于今佛影猶在,有人就內看之則不見,出孔遙觀光相如佛。有時暫飛至罽賓隸跋陀仙人山上,住虛空中,降此仙人;仙人言:「我樂住此中,願佛與我佛髮、佛爪,起塔供養」;塔于今現存(此山下有離越寺;離越,應云隸跋陀)。人與佛同國而生猶不遍見,何況異處!以是故,不可以不見十方佛故而言無也。
復次,彌勒菩薩有大慈悲而在天宮不來此間,可以不來故便謂無彌勒耶?彌勒近而不來不以為怪,十方佛遠,何足怪也?
復次,十方佛不來者,以眾生罪垢深重不種見佛功德,是故不來。
復次,佛知一切眾生善根熟結使薄然後來度。如說:\n 「諸佛先觀知有人, 一切方便不可度,\n 或有難度或易化, 或復有遲或有疾,\n 或以光明或神足, 種種因緣度眾生:\n 有欲作逆佛愍除, 或欲作逆佛不遮;\n 剛強難化用麁言, 心柔易度用軟言;\n 雖有慈悲平等心, 知時智慧用方便。」
以是故,十方佛雖不來,不應言無。
復次,佛智慧力、方便、神通,舍利弗等大阿羅漢、大菩薩彌勒等尚不能知,何況凡人!
復次,諸佛大菩薩,有時眾生恐懼急難一心念,或時來度之。
如大月氏西佛肉髻住處國,一佛圖中,有人癩風病,來至遍吉菩薩像邊,一心自歸念遍吉菩薩功德,願除此病。是時,遍吉菩薩像即以右手寶磲光明摩其身,病即除愈。
復一國中,有一阿蘭若比丘大讀摩訶衍,其國王常布髮令蹈上而過。有一比丘語王言:「此人摩訶羅,不多讀經,何以大供養如是?」王言:「我一日夜半欲見此比丘,即往到其住處。見此比丘在窟中讀《法華經》,見一金色光明人騎白象、合手供養,我轉近便滅。我即問大德:『以我來故,金色光明人滅?』比丘言:『此即遍吉菩薩。遍吉菩薩自言:「若有人誦讀《法華經》者,我當乘白象來教導之。」我誦《法華經》故遍吉自來。』」(遍吉,《法華經》名為普賢。)
復有一國,有一比丘誦《阿彌陀佛經》及《摩訶般若波羅蜜》,是人欲死時語弟子言:「阿彌陀佛與彼大眾俱來。」即時動身自歸,須臾命終。命終之後弟子積薪燒之。明日,灰中見舌不燒。誦《阿彌陀佛經》故,見佛自來;誦《般若波羅蜜》故,舌不可燒。
此皆今世現事。如經中說:諸佛菩薩來者甚多。如是處處,有人罪垢結薄、一心念佛、信淨不疑,必得見佛,終不虛也。
\n【相關】十方佛,迦旃延尼子說無十方佛
問曰:
若現在十方多有諸佛菩薩,今一切眾生罪惡苦惱,何以不來度之?
答曰:
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,雖有種種餘福,無見佛功德,故不見佛。如偈說:\n 「好福報未近, 衰罪未除却,\n 現在不能見, 大德有力人。\n 大德諸聖人, 心亦無分別,\n 慈悲一切人, 一時令欲度。\n 眾生福德熟, 智慧根亦利,\n 若為現度緣, 即時得解脫。\n 譬如大龍王, 隨願雨眾雨,\n 罪福隨本行, 各各如所受。」
問曰:
若自有福德、自有智慧,如是人佛能度;若無福德、智慧,佛不度。若爾者,自有福德、智慧,不待佛度!
答曰:
此福德、智慧,從佛因緣出。若佛不出世,諸菩薩以十善因緣、四無量意,後世罪、福報,種種因緣教道。若無菩薩,有種種經中說,人得此法,行福德因緣。
復次,人雖有福德、智慧,若佛不出世,是世界中受報,不能得道;若佛出世,乃能得道,是為大益。譬如人雖有目,日不出時,不能有所見,要須日明,得有所見,不得言我有眼,何用日為!如佛說:「二因二緣能生正見:一、從他聞法,二、內自如法思惟。」福德事故,能生善心;利根智慧故,能如法思惟。以是故知從佛得度。

\n【論】卷9〈序品 1〉:
問曰:
若有十方無量諸佛及諸菩薩,今此眾生多墮三惡道中,何以不來?
答曰:
眾生罪重故,諸佛菩薩雖來不見。又法身佛常放光明、常說法,而以罪故不見、不聞。譬如日出,盲者不見;雷霆振地,聾者不聞。如是法身常放光明、常說法,眾生有無量劫罪垢厚重不見、不聞。如明鏡淨水,照面則見;垢翳不淨,則無所見。如是眾生心清淨則見佛;若心不淨則不見佛。今雖實有十方佛及諸菩薩來度眾生,而不得見。
復次,如釋迦牟尼佛在閻浮提中生,在迦毘羅國,多遊行東天竺六大城。有時飛到南天竺億耳居士舍受供養。有時暫來北天竺月氏國降阿波羅龍王。又至月氏國西,降女羅剎;佛在彼石窟中一宿,于今佛影猶在,有人就內看之則不見,出孔遙觀光相如佛。有時暫飛至罽賓隸跋陀仙人山上,住虛空中,降此仙人;仙人言:「我樂住此中,願佛與我佛髮、佛爪,起塔供養」;塔于今現存(此山下有離越寺;離越,應云隸跋陀)。人與佛同國而生猶不遍見,何況異處!以是故,不可以不見十方佛故而言無也。
復次,彌勒菩薩有大慈悲而在天宮不來此間,可以不來故便謂無彌勒耶?彌勒近而不來不以為怪,十方佛遠,何足怪也?
復次,十方佛不來者,以眾生罪垢深重不種見佛功德,是故不來。
復次,佛知一切眾生善根熟結使薄然後來度。如說:\n 「諸佛先觀知有人, 一切方便不可度,\n 或有難度或易化, 或復有遲或有疾,\n 或以光明或神足, 種種因緣度眾生:\n 有欲作逆佛愍除, 或欲作逆佛不遮;\n 剛強難化用麁言, 心柔易度用軟言;\n 雖有慈悲平等心, 知時智慧用方便。」
以是故,十方佛雖不來,不應言無。
復次,佛智慧力、方便、神通,舍利弗等大阿羅漢、大菩薩彌勒等尚不能知,何況凡人!
復次,諸佛大菩薩,有時眾生恐懼急難一心念,或時來度之。
如大月氏西佛肉髻住處國,一佛圖中,有人癩風病,來至遍吉菩薩像邊,一心自歸念遍吉菩薩功德,願除此病。是時,遍吉菩薩像即以右手寶磲光明摩其身,病即除愈。
復一國中,有一阿蘭若比丘大讀摩訶衍,其國王常布髮令蹈上而過。有一比丘語王言:「此人摩訶羅,不多讀經,何以大供養如是?」王言:「我一日夜半欲見此比丘,即往到其住處。見此比丘在窟中讀《法華經》,見一金色光明人騎白象、合手供養,我轉近便滅。我即問大德:『以我來故,金色光明人滅?』比丘言:『此即遍吉菩薩。遍吉菩薩自言:「若有人誦讀《法華經》者,我當乘白象來教導之。」我誦《法華經》故遍吉自來。』」(遍吉,《法華經》名為普賢。)
復有一國,有一比丘誦《阿彌陀佛經》及《摩訶般若波羅蜜》,是人欲死時語弟子言:「阿彌陀佛與彼大眾俱來。」即時動身自歸,須臾命終。命終之後弟子積薪燒之。明日,灰中見舌不燒。誦《阿彌陀佛經》故,見佛自來;誦《般若波羅蜜》故,舌不可燒。
此皆今世現事。如經中說:諸佛菩薩來者甚多。如是處處,有人罪垢結薄、一心念佛、信淨不疑,必得見佛,終不虛也。
\n【相關】十方佛,迦旃延尼子說無十方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