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四難置答
答曰: ⑴此事無實故不答。諸法有常,無此理;諸法斷,亦無此理;以是故,佛不答。譬如人問搆牛角得幾升乳,是為非問,不應答。 ⑵復次,世界無窮,如車輪無初無後。 ⑶復次,答此無利有失,墮惡邪中。佛知十四難,常覆四諦諸法實相。如渡處有惡虫水,不應將人渡;安隱無患處,可示人令渡。 ⑷復次,有人言: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,以人不能知,故佛不答。 ⑸復次,若人無言有,有言無,是名非一切智人;一切智人有言有,無言無。佛有不言無,無不言有。但說諸法實相,云何不名一切智人?譬如日不作高下,亦不作平地,等一而照。佛亦如是,非令有作無,非令無作有,常說實智慧光照諸法。如一道人問佛言:「大德!十二因緣佛作耶?他作耶?」佛言:「我不作十二因緣,餘人亦不作。有佛無佛,生因緣老死,是法常定住。」佛能說是生因緣老死,乃至無明因緣諸行。 ⑹復次,十四難中若答有過罪。若人問曰:「石女、黃門兒,長短好醜何類?」此不應答,以無兒故。 ⑺復次,此十四難,是邪見非真實,佛常以真實,以是故,置不答。有四種答:一、決了答,如佛第一涅槃安隱;二、解義答;三、反問答;四、置答。此中佛以置答。 ⑻復次,置不答,是為答。
【論】卷26〈序品 1〉: 「佛不答十四難」者, ⑴佛有四種答曰:一者、定答;二者、分別義答;三者、反問答;四者、置答。此十四難,法應置答。 ⑵又復若有所利益事則答;外道所問,不為涅槃,增長疑惑,故以置答。知必有所益者,分別為答,必無所益,置而不答;以是因緣故知,佛是一切智人。 ⑶復次,若佛說三種法:有為法、無為法、不可說法,則為已說一切法竟。 ⑷復次,是諸外道依止常見、依止滅見故,問以常、滅;實相無故,佛不答。如外道所見常相、無常相,無是事。何以故?外道取相,著是常、滅故;佛雖說常、無常相,但為治用故。 ⑸復次,若人說無者為有、有者為無,如是人則是過罪,佛不答則無咎。如日照天下,不能令高者下,下者高,但以顯現而已;佛亦如是,於諸法無所作,諸法有者說有,無者說無。如說:「生因緣老死,乃至無明因緣諸行,有佛無佛,是因緣法相續常在世間;諸佛出世,為眾生顯示此法。」 ⑹復次,若答常、滅,則為有咎。如問「石女黃門兒,修短、黑白、何類」,此問則不應答;十四難亦如是,但以「常、滅」為本故問,無「常、滅」故佛不答。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,佛不答十四難,無咎。 \{\{D3F0C60D.jpg\}\} 【菩薩】忍十四難 【屬於】一切三業隨智慧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