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十四難置答

十四难置答

【论】卷2〈序品 1〉:   若佛一切智人,此十四难何以不答?

答曰:   ⑴此事无实故不答。诸法有常,无此理;诸法断,亦无此理;以是故,佛不答。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升乳,是为非问,不应答。   ⑵复次,世界无穷,如车轮无初无后。   ⑶复次,答此无利有失,堕恶邪中。佛知十四难,常覆四谛诸法实相。如渡处有恶虫水,不应将人渡;安隐无患处,可示人令渡。   ⑷复次,有人言: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,以人不能知,故佛不答。   ⑸复次,若人无言有,有言无,是名非一切智人;一切智人有言有,无言无。佛有不言无,无不言有。但说诸法实相,云何不名一切智人?譬如日不作高下,亦不作平地,等一而照。佛亦如是,非令有作无,非令无作有,常说实智慧光照诸法。如一道人问佛言:“大德!十二因缘佛作耶?他作耶?”佛言:“我不作十二因缘,余人亦不作。有佛无佛,生因缘老死,是法常定住。”佛能说是生因缘老死,乃至无明因缘诸行。   ⑹复次,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。若人问曰:“石女、黄门儿,长短好丑何类?”此不应答,以无儿故。   ⑺复次,此十四难,是邪见非真实,佛常以真实,以是故,置不答。有四种答:一、决了答,如佛第一涅槃安隐;二、解义答;三、反问答;四、置答。此中佛以置答。   ⑻复次,置不答,是为答。

【论】卷26〈序品 1〉:   “佛不答十四难”者,   ⑴佛有四种答曰:一者、定答;二者、分别义答;三者、反问答;四者、置答。此十四难,法应置答。   ⑵又复若有所利益事则答;外道所问,不为涅槃,增长疑惑,故以置答。知必有所益者,分别为答,必无所益,置而不答;以是因缘故知,佛是一切智人。   ⑶复次,若佛说三种法:有为法、无为法、不可说法,则为已说一切法竟。   ⑷复次,是诸外道依止常见、依止灭见故,问以常、灭;实相无故,佛不答。如外道所见常相、无常相,无是事。何以故?外道取相,著是常、灭故;佛虽说常、无常相,但为治用故。   ⑸复次,若人说无者为有、有者为无,如是人则是过罪,佛不答则无咎。如日照天下,不能令高者下,下者高,但以显现而已;佛亦如是,于诸法无所作,诸法有者说有,无者说无。如说:“生因缘老死,乃至无明因缘诸行,有佛无佛,是因缘法相续常在世间;诸佛出世,为众生显示此法。”   ⑹复次,若答常、灭,则为有咎。如问“石女黄门儿,修短、黑白、何类”,此问则不应答;十四难亦如是,但以“常、灭”为本故问,无“常、灭”故佛不答。   如是等种种因缘故,佛不答十四难,无咎。 \{\{D3F0C60D.jpg\}\} 【菩萨】忍十四难 【属于】一切三业随智慧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