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念處
【論】卷19〈序品 1〉:
行者思惟:以樂故貪身,誰受是樂?思惟已,知從心受,眾生心狂顛倒故而受此樂。
當觀是心無常生滅相,一念不住,無可受樂;人以顛倒故,謂得受樂。何以故?初欲受樂時心生異,樂生時心異,各各不相及,云何言心受樂?過去心已滅故不受樂,未來心不生故不受樂,現在心一念住疾故不覺受樂。
問曰:
過去、未來不應受樂,現在心一念住時應受樂,云何言「不受」?
答曰:
我已說去疾,故不覺受樂。
復次,諸法無常相故無住時,若心一念住,第二念時亦應住,是為常住,無有滅相。如佛說:「一切有為法三相。」住中亦有滅相,若無滅者,不應是有為相。
復次,若法後有滅,當知初已有滅。譬如人著新衣,初著日若不故,第二日亦不應故,如是乃至十歲應常新;不應故而實已故。當知與新俱有,微故不覺;故事已成,方乃覺知。以是故,知諸法無有住時。云何心住時得受樂?若無住而受樂,是事不然!
以是故,知無有實受樂者;但世俗法以諸心相續故,謂為一相受樂。
問曰:
云何當知「一切有為法無常」?
答曰:
我先已說,今當更答。⑴是有為法一切屬因緣故無常,⑵先無今有故、今有後無故無常。
復次,⑶無常相常隨逐有為法故,⑷有為法無有增損故,⑸一切有為法相侵剋故無常。
復次,⑹有為法有二種老常隨逐故:一者、將老,二者、壞老。有二種死常隨逐故:一者、自死,二者、他殺。以是故,知一切有為法皆無常。


於有為法中,心無常最易得。如佛說:「凡夫人或時知身無常,而不能知心無常。若凡夫言身有常猶差,以心為常是大惑!何以故?身住或十歲、二十歲;是心日月時頃,須臾過去,生、滅各異,念念不停,欲生異生,欲滅異滅,如幻事,實相不可得。」
如是無量因緣故,知心無常,是名心念處。
\n【菩薩】菩薩心念處\n【屬於】四念處
行者思惟:以樂故貪身,誰受是樂?思惟已,知從心受,眾生心狂顛倒故而受此樂。
當觀是心無常生滅相,一念不住,無可受樂;人以顛倒故,謂得受樂。何以故?初欲受樂時心生異,樂生時心異,各各不相及,云何言心受樂?過去心已滅故不受樂,未來心不生故不受樂,現在心一念住疾故不覺受樂。
問曰:
過去、未來不應受樂,現在心一念住時應受樂,云何言「不受」?
答曰:
我已說去疾,故不覺受樂。
復次,諸法無常相故無住時,若心一念住,第二念時亦應住,是為常住,無有滅相。如佛說:「一切有為法三相。」住中亦有滅相,若無滅者,不應是有為相。
復次,若法後有滅,當知初已有滅。譬如人著新衣,初著日若不故,第二日亦不應故,如是乃至十歲應常新;不應故而實已故。當知與新俱有,微故不覺;故事已成,方乃覺知。以是故,知諸法無有住時。云何心住時得受樂?若無住而受樂,是事不然!
以是故,知無有實受樂者;但世俗法以諸心相續故,謂為一相受樂。
問曰:
云何當知「一切有為法無常」?
答曰:
我先已說,今當更答。⑴是有為法一切屬因緣故無常,⑵先無今有故、今有後無故無常。
復次,⑶無常相常隨逐有為法故,⑷有為法無有增損故,⑸一切有為法相侵剋故無常。
復次,⑹有為法有二種老常隨逐故:一者、將老,二者、壞老。有二種死常隨逐故:一者、自死,二者、他殺。以是故,知一切有為法皆無常。


於有為法中,心無常最易得。如佛說:「凡夫人或時知身無常,而不能知心無常。若凡夫言身有常猶差,以心為常是大惑!何以故?身住或十歲、二十歲;是心日月時頃,須臾過去,生、滅各異,念念不停,欲生異生,欲滅異滅,如幻事,實相不可得。」
如是無量因緣故,知心無常,是名心念處。
\n【菩薩】菩薩心念處\n【屬於】四念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