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飢渴

飢渴

【論】卷8〈序品 1〉:   福德薄故,先世無因,今世無緣,是故飢渴。   復次,是人先世奪佛、阿羅漢、辟支佛食,及父母所親食;雖值佛世,猶故飢渴,以罪重故。

問曰:   今有惡世生人得好飲食,值佛世生而更飢渴;若罪人不應生值佛世,若福人不應生惡世,何以故爾?

答曰:   業報因緣,各各不同:或有人有見佛因緣,無飲食因緣;或有飲食因緣,無見佛因緣。   譬如黑蛇而抱摩尼珠臥;有阿羅漢人乞食不得。

  又如迦葉佛時,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;一人持戒、誦經、坐禪;一人廣求檀越,修諸福業。   至釋迦文佛出世:一人生長者家;一人作大白象,力能破賊。   長者子出家學道,得六神通阿羅漢,而以薄福,乞食難得。   他日持鉢入城乞食,遍不能得;到白象廐中,見王供象種種豐足,語此象言:「我之與汝,俱有罪過。」象即感結,三日不食。   守象人怖,求覓道人,見而問言:「汝作何呪,令王白象病不能食?」答言:「此象是我先身時弟,共於迦葉佛時出家學道。我但持戒、誦經、坐禪,不行布施;弟但廣求檀越作諸布施,不持戒、不學問。以其不持戒、誦經、坐禪故,今作此象;大修布施故,飲食備具,種種豐足。我但行道,不修布施故,今雖得道,乞食不能得。」   以是事故,因緣不同,雖值佛世,猶故飢渴。

【屬於】人道業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