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薩埵|菩薩
【論】卷4〈序品 1〉: 問曰: 何等名菩提?何等名薩埵? 答曰: 「菩提」名諸佛道;「薩埵」名或眾生,或大心。是人諸佛道功德盡欲得,其心不可斷不可破,如金剛山,是名大心。如偈說: 「一切諸佛法, 智慧及戒定, 能利益一切, 是名為菩提。 其心不可動, 能忍成道事, 不斷亦不破, 是心名薩埵。」 復次,稱讚好法名為「薩」,好法體相名為「埵」。菩薩心自利利他故,度一切眾生故,知一切法實性故,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故,為一切賢聖之所稱讚故,是名「菩提薩埵」。所以者何?一切諸法中,佛法第一;是人欲取是法故,為賢聖所讚歎。 復次,如是人為一切眾生脫「生」、「老」、「死」,故索佛道,是名「菩提薩埵」。 復次,三種道皆是菩提:一者、佛道,二者、聲聞道,三者、辟支佛道。辟支佛道、聲聞道雖得菩提,而不稱為菩提;佛功德中菩提稱為「菩提」。是名「菩提薩埵」。有大誓願,心不可動,精進不退;以是三事,名為「菩提薩埵」。
問曰: 齊何來名菩提薩埵? 答曰: 有大誓願,心不可動,精進不退;以是三事,名為菩提薩埵。 復次,有人言:「初發心作願:『我當作佛度一切眾生』;從是已來,名『菩提薩埵』。如偈說: 「『若初發心時, 誓願當作佛, 已過諸世間, 應受世供養。』 「從初發心到第九無礙,入金剛三昧中,是中間名為菩提薩埵。」
是菩提薩埵有兩種:有鞞跋致,有阿鞞跋致;如退法、不退法阿羅漢。阿鞞跋致菩提薩埵,是名實菩薩;以是實菩薩故,諸餘退轉菩薩皆名菩薩。譬如得四道人,是名實僧;以實僧故,諸未得道者皆得名僧。 \{\{9870271C.jpg\}\}
【論】卷53〈無生品 26〉: 「菩提」有三種:有阿羅漢菩提,有辟支佛菩提,有佛菩提。無學智慧清淨無垢故,名為菩提。菩薩雖有大智慧,諸煩惱習未盡故,不名菩提。此中但說一種,所謂佛菩提也。「薩埵」,秦言眾生。是眾生為無上道故,發心修行。 復次,「薩埵」名大心。是人發大心求無上菩提而未得,以是故名為「菩提薩埵」。佛已得是菩提,不名為菩提薩埵,大心滿足故。
【大菩薩】摩訶薩埵 【初學】初發心,禮佛 【梵行】梵行菩薩 【廣學】菩薩遍學 【度眾】度一切眾生,方便力 【生處】菩薩生處 【位次】菩薩位次 【障礙】麁業,礙法 【魔事】魔事 【空義】無菩薩句義 【菩薩眾】諸菩薩 【聲聞】迦旃延尼子說菩薩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