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種種名

【論】卷35〈報應品 2〉:
  般若波羅蜜,分為二分:成就者,名為菩提;未成就者,名為

\n【論】卷72〈大如品 54〉:
  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即是「般若波羅蜜」,但名字異——在菩薩心中為「般若」,在佛心中,名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
\n【論】卷79〈囑累品 66〉:
問曰:
  般若便是波羅蜜,何以名為陀羅尼
答曰:
  諸法實相是般若,能種種利益,眾生愛念故,作種種名。如佛有十號等文字;般若波羅蜜亦如是:能到一切諸智慧邊,是名為般若波羅蜜;菩薩行般若作佛已,變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若在小乘心中,但名為三十七品、三解脫門;若人欲得聞而不忘,在是人心中名為陀羅尼。是故佛說如意珠譬喻,隨前物色變為名。

\n【論】卷83〈三惠品 70〉:
  是「般若」到佛心中轉名「薩婆若
\n【亦名】智慧實相慧摩訶衍獨稱摩訶。\n【相關】諸法實相種種名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般若種種名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