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念處
【論】卷19〈序品 1〉:
云何為緣念處?一切色法,所謂十入及法入少分,是名身念處;六種受:眼觸生受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生受,是名受念處;六種識:眼識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,是名心念處;想眾、行眾及三無為,是名法念處。是名緣念處。(中略)
是緣念處,緣念處中:一念處是色,三念處非色。
三不可見,一當分別:身念處有可見、有不可見;可見者一入,不可見者九入及一入少分。
三無對,一當分別:身念處有對十入,無對一入少分。
身念處有漏十入及一入少分,無漏一入少分;受念處有漏意相應是有漏,無漏意相應是無漏,心念處亦如是;法念處有漏想眾、行眾,是有漏;無漏想眾、行眾及無為法,是無漏。
三是有為,一當分別:法念處想眾、行眾是有為,三無為法是無為。
不善身念處及善有漏身念處是有報,無記身念處及無漏是無報;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亦如是。
三從因緣生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從因緣生,無為不從因緣生。
三三世攝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是三世攝,無為非三世攝。
一念處攝色,三攝名。
一念處內入攝;受念處、法念處,外入攝;一當分別:身念處或內入攝,或外入攝;五內入是內入攝,五外入及一入少分是外入攝。
以慧知。有漏者是斷見,無漏者非斷見。有漏者可斷,無漏者非可斷。
修當分別:身念處善應修,不善及無記不應修;受、心念處亦如是;法念處有為善法應修,不善及無記及數緣盡不應修。
垢當分別:身念處隱沒是垢,不隱沒非垢;受、心、法念處亦如是。
三念處是果亦有果;一當分別:法念處或果非有果,或果亦有果,或非果非有果;數緣盡,是果非有果;有為法念處,是果亦有果;虛空、非數緣盡,是非果非有果。
三不受;一當分別:身念處墮身數是受,不墮身數非受。
三非四大造,一當分別:身念處九入及二入少分,四大造;一入少分,非四大造。
三念處有上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及虛空、非數緣盡,是有上;涅槃是無上。
四念處若有漏是有,若無漏是非有。
二念處相應因,一念處不相應因;一當分別:受念處、心念處,相應因;身念處,不相應因;法念處,想眾及相應行眾是相應因;餘殘是不相應因。
四念處分攝六善法,六善法亦攝四念處分。不善分、無記分,亦如是隨種相攝。
三漏攝一念處分,一念處分亦攝三漏。
有漏攝四念處分,四念處分亦攝有漏。
無漏攝四念處分,四念處分亦攝無漏。
\n【屬於】三種四念處
云何為緣念處?一切色法,所謂十入及法入少分,是名身念處;六種受:眼觸生受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生受,是名受念處;六種識:眼識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,是名心念處;想眾、行眾及三無為,是名法念處。是名緣念處。(中略)
是緣念處,緣念處中:一念處是色,三念處非色。
三不可見,一當分別:身念處有可見、有不可見;可見者一入,不可見者九入及一入少分。
三無對,一當分別:身念處有對十入,無對一入少分。
身念處有漏十入及一入少分,無漏一入少分;受念處有漏意相應是有漏,無漏意相應是無漏,心念處亦如是;法念處有漏想眾、行眾,是有漏;無漏想眾、行眾及無為法,是無漏。
三是有為,一當分別:法念處想眾、行眾是有為,三無為法是無為。
不善身念處及善有漏身念處是有報,無記身念處及無漏是無報;受念處、心念處、法念處亦如是。
三從因緣生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從因緣生,無為不從因緣生。
三三世攝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是三世攝,無為非三世攝。
一念處攝色,三攝名。
一念處內入攝;受念處、法念處,外入攝;一當分別:身念處或內入攝,或外入攝;五內入是內入攝,五外入及一入少分是外入攝。
以慧知。有漏者是斷見,無漏者非斷見。有漏者可斷,無漏者非可斷。
修當分別:身念處善應修,不善及無記不應修;受、心念處亦如是;法念處有為善法應修,不善及無記及數緣盡不應修。
垢當分別:身念處隱沒是垢,不隱沒非垢;受、心、法念處亦如是。
三念處是果亦有果;一當分別:法念處或果非有果,或果亦有果,或非果非有果;數緣盡,是果非有果;有為法念處,是果亦有果;虛空、非數緣盡,是非果非有果。
三不受;一當分別:身念處墮身數是受,不墮身數非受。
三非四大造,一當分別:身念處九入及二入少分,四大造;一入少分,非四大造。
三念處有上,一當分別:法念處有為及虛空、非數緣盡,是有上;涅槃是無上。
四念處若有漏是有,若無漏是非有。
二念處相應因,一念處不相應因;一當分別:受念處、心念處,相應因;身念處,不相應因;法念處,想眾及相應行眾是相應因;餘殘是不相應因。
四念處分攝六善法,六善法亦攝四念處分。不善分、無記分,亦如是隨種相攝。
三漏攝一念處分,一念處分亦攝三漏。
有漏攝四念處分,四念處分亦攝有漏。
無漏攝四念處分,四念處分亦攝無漏。
\n【屬於】三種四念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