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度論辭典:墮不墮喻

墮不墮喻

【經】卷71〈譬喻品 51〉:
  佛告須菩提:
  ⑴「譬如大海中船破壞,其中人若不取木、不取器物、不取浮囊、不取死屍,須菩提!當知是人不到彼岸,沒海中死。須菩提!若船破時,其中人取木、取器物.浮囊.死屍者,當知是人終不沒死,安隱無礙,得到彼岸。須菩提!求佛道善男子、善女人亦復如是,若但有信樂,不依深般若波羅蜜,不書、不讀、不誦、不正憶念;不依禪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,不書、不讀、不誦、不正憶念;乃至不依一切種智,不書、不讀、不誦、不正憶念,須菩提!當知是善男子中道衰耗,是人未到一切種智,於聲聞、辟支佛地取證。須菩提!若有求佛道善男子、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,有信、有忍、有淨心、有深心、有欲、有解、有捨、有精進,是人依深般若波羅蜜,書、持、讀、誦、說、正憶念;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,有諸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為深般若波羅蜜所護,乃至一切種智所護故,終不中道衰耗,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能淨佛世界、成就眾生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  ⑵「須菩提!譬如男子、女人持坏瓶取水,當知是瓶不久爛壞。何以故?是瓶未熟故,還歸於地。如是,須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雖有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有信、有忍、有淨心、有深心、有欲、有解、有捨、有精進,不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守護,不為禪波羅蜜、毘梨耶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所守護,不為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、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、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所守護。須菩提!當知,是人中道衰耗,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
  「須菩提!譬如男子女人持熟瓶取水,若河、若井、若池、若泉,當知是瓶持水安隱。何以故?是瓶成熟故。如是,須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有諸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護,為禪定、精進、忍、戒、施乃至一切種智所護故。須菩提!當知是人不中道衰耗,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能淨世界、成就眾生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  ⑶「須菩提!譬如大海邊船未莊治,便持財物著上,須菩提!當知是船中道壞沒,船與財物各在一處,是估客無方便力故亡其重寶。如是,須菩提!是求佛道善男子、善女人雖有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有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不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守護,乃至不為一切種智所守護故,當知是人中道衰耗,失大珍寶。大珍寶者,所謂一切種智。衰耗者,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

  「須菩提!譬如人有智方便莊治海邊大船,然後推著水中,持財物著上而去,當知是船不中道沒壞,必得安隱到所至處。如是,須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有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護,為禪、精進、忍、持戒、施乃至一切種智所護故,當知是菩薩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中道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」

  ⑷「須菩提!譬如有人年百二十歲,年耆根熟,又有風.冷.熱病、若雜病。須菩提!於汝意云何:是人能從床起不?」
  須菩提言:「不能。」
  佛言:「是人或能起者,云何?」
  須菩提言:「是人雖能起,不能遠行若十里、若二十里,以其老病故。」
  「如是,須菩提!善男子、善女人雖有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有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不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守護,乃至不為一切種智所守護故,當知是人中道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何以故?不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守護故。」須菩提!如向老人百二十歲,年耆根熟,又有風.冷.熱病、若雜病,是人欲起行,有兩健人各扶一腋,語老人言:莫有所難,隨所欲至,我等二人終不相捨。
  「如是,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有信、忍、淨心、深心、欲、解、捨、精進,為般若波羅蜜、方便力所護,乃至為一切種智所護,當知是人不中道墮聲聞、辟支佛地,能到是處——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\n【論】
  菩薩有二種:一者、得諸法實相;二者、雖未得實相,於佛道中有信、有忍、有淨心、有深心、有欲、有解、有捨、有精進。
  「信」者,信罪福業因緣果報;信行六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有人雖信佛道,思惟、籌量,心不能忍,是故說「有忍」。有人雖忍,邪疑未斷故心濁不淨,是故說「有淨」。有人雖信、忍、心淨,而有淺、有深,是故說「深心」。四事因緣故,一心欲得無上道,不欲餘事,是故說「有欲」。了了決定知無上道為大、世間餘事為小,是故說「有解」。以欲、解、定心故,捨財及捨諸惡心、慳、恚等煩惱,是故說「捨」。為捨故常能「精進」。有如是等諸功德。

  若不得般若波羅蜜,若身壞命終時,若惡知識沮壞則失菩薩道;世間功德故受世間果報,然後墮聲聞、辟支佛地,不能至無上道。

  此中佛自說五譬喻【編注:疑是四譬喻】:
  ⑴「船」是行者身;「浮囊等物」即是般若、方便。
  ⑵「瓶」是菩薩道;般若、方便是「火」。未與般若、方便和合故,不能受持六波羅蜜功德水至無上道;
  ⑶「不補治船」,是菩薩無方便;信等功德寶物,是五波羅蜜等諸善法「船」;「寶異處」者,與本願乖異,或受人天樂、或墮二乘;「大利」者,所謂一切智等佛法寶。
  ⑷「老病人」是有信等功德菩薩;不斷六十二邪見故名「老」;不斷百八等諸煩惱故名「病」;「從床起」者,從三界床起,我當作佛。以邪見煩惱因緣故不能成菩薩道;「二人」者,般若及方便——般若波羅蜜能滅諸邪見、煩惱、戲論,將至畢竟空中。方便將出畢竟空。

\n【相關】墮二地住頂不墮
  • 大智度論辭典/墮不墮喻.txt
  • 上一次變更: 2025/06/30 11:47
  • 127.0.0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