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背捨|背捨
【經】卷44〈句義品 12〉:
八背捨。何等八?色觀色,是初背捨;內無色相外觀色,是二背捨;淨背捨,身作證,是三背捨;過一切色相故,滅有對相故,一切異相不念故,入無邊虛空處,是四背捨;過一切無邊虛空處,入一切無邊識處,是五背捨;過一切無邊識處,入無所有處,是六背捨;過一切無所有處,入非有想非無想處,是七背捨;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,入滅受想定,是八背捨。
\n【論】卷21〈序品 1〉:
八背捨者,內有色,外亦觀色,是初背捨。內無色,外觀色,是第二背捨。淨背捨,身作證,第三背捨。四無色定及滅受想定,是五。合為八背捨。
背是淨潔五欲,離是著心,故名「背捨」。
不壞內、外色:不內外滅色相——以是不淨心觀色,是名初背捨。
壞內色,滅內色相;不壞外色,不滅外色相——以是不淨心觀外色,是第二背捨。
是二皆觀不淨:一者、觀內、觀外;二者、不見內,但見外。何以故?眾生有二分行:愛行、見行。愛多者著樂,多縛在外諸結使行。見多者,多著身見等行,為內結使縛。以是故,愛多者觀外色不淨;見多者觀自身不淨壞敗故。
復次,行者初心未細攝,繫心一處難,故內外觀;漸習調柔,能內壞色相,但觀外。
問曰:
若無內色相,誰當觀外?
答曰:
是為得解道,非實道。行者念未來死及火燒、虫噉,埋著土中,皆磨滅。若現在觀,亦分別是身,乃至微塵皆無,是名「內無色相外觀色」。
問曰:
二勝處見內外色,六勝處但見外色;一背捨見內外色,二背捨但見外色,何以故但內有壞色相,外色不能壞?
答曰:
行者眼見是身有死相,取是未來死相以況今身,外四大不見滅相故,難可觀無故,不說外色壞。
復次,離色界時,是時亦不見外色。
「淨背捨身作證」者,不淨中淨觀,如八勝處說。(中略)
四無色背捨,如四無色定中觀。欲得背捨,先入無色定,無色定是背捨之初門。背捨色,緣無量虛空處。
問曰:
無色定亦爾,有何等異?
答曰:
凡夫人得是無色定,是為無色;聖人深心得無色定,一向不迴,是名背捨。
餘殘識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有想非無想處,亦如是。
背滅受想諸心心數法,是名滅受想背捨。
問曰:
無想定何以不名背捨?
答曰:
邪見者,不審諸法過失,直入定中,謂是涅槃;從定起時,還生悔心,墮在邪見,是故非背捨。
滅受想患厭散亂心故,入定休息,似涅槃法著身中得,故名「身證」。
\n【相關】背捨勝處一切
八背捨。何等八?色觀色,是初背捨;內無色相外觀色,是二背捨;淨背捨,身作證,是三背捨;過一切色相故,滅有對相故,一切異相不念故,入無邊虛空處,是四背捨;過一切無邊虛空處,入一切無邊識處,是五背捨;過一切無邊識處,入無所有處,是六背捨;過一切無所有處,入非有想非無想處,是七背捨;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,入滅受想定,是八背捨。
\n【論】卷21〈序品 1〉:
八背捨者,內有色,外亦觀色,是初背捨。內無色,外觀色,是第二背捨。淨背捨,身作證,第三背捨。四無色定及滅受想定,是五。合為八背捨。
背是淨潔五欲,離是著心,故名「背捨」。
不壞內、外色:不內外滅色相——以是不淨心觀色,是名初背捨。
壞內色,滅內色相;不壞外色,不滅外色相——以是不淨心觀外色,是第二背捨。
是二皆觀不淨:一者、觀內、觀外;二者、不見內,但見外。何以故?眾生有二分行:愛行、見行。愛多者著樂,多縛在外諸結使行。見多者,多著身見等行,為內結使縛。以是故,愛多者觀外色不淨;見多者觀自身不淨壞敗故。
復次,行者初心未細攝,繫心一處難,故內外觀;漸習調柔,能內壞色相,但觀外。
問曰:
若無內色相,誰當觀外?
答曰:
是為得解道,非實道。行者念未來死及火燒、虫噉,埋著土中,皆磨滅。若現在觀,亦分別是身,乃至微塵皆無,是名「內無色相外觀色」。
問曰:
二勝處見內外色,六勝處但見外色;一背捨見內外色,二背捨但見外色,何以故但內有壞色相,外色不能壞?
答曰:
行者眼見是身有死相,取是未來死相以況今身,外四大不見滅相故,難可觀無故,不說外色壞。
復次,離色界時,是時亦不見外色。
「淨背捨身作證」者,不淨中淨觀,如八勝處說。(中略)
四無色背捨,如四無色定中觀。欲得背捨,先入無色定,無色定是背捨之初門。背捨色,緣無量虛空處。
問曰:
無色定亦爾,有何等異?
答曰:
凡夫人得是無色定,是為無色;聖人深心得無色定,一向不迴,是名背捨。
餘殘識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有想非無想處,亦如是。
背滅受想諸心心數法,是名滅受想背捨。
問曰:
無想定何以不名背捨?
答曰:
邪見者,不審諸法過失,直入定中,謂是涅槃;從定起時,還生悔心,墮在邪見,是故非背捨。
滅受想患厭散亂心故,入定休息,似涅槃法著身中得,故名「身證」。
\n【相關】背捨勝處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