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外受空
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 卷31〈序品 1〉: 行者思惟:「知內外身俱實不淨,而惑者愛著,愛著深故,由以受身,身為大苦,而愚以為樂。」
復次,行者思惟:「觀是內樂實可得不?」即分別知實不可得,但為是苦,強名為樂。何以故?是樂從苦因緣生,亦生苦果報,樂無厭足故苦。
復次,如人患疥,搔之向火,疥雖小樂,後轉傷身,則為大苦;愚人謂之為樂,智者但見其苦。如是世間樂顛倒病故,著五欲樂,煩惱轉多;以是故行者不見樂,但見苦,如病、如癰、如瘡、如刺。
復次,樂少苦多,少樂不現,故名為苦;如大河水,投一合鹽,則失鹽相,不名為醎。
復次,樂不定故,或此以為樂,彼以為苦;彼以為樂,此以為苦;著者為樂,失者為苦;愚以為樂,智以為苦;見樂患為苦,不見樂過者為樂;不見樂無常相為樂,見樂無常相為苦;未離欲人以為樂,離欲人以為苦。
如是等觀樂為苦。觀苦如箭入身;觀不苦不樂無常變異相。如是等觀三種受,心則捨離,是名觀內受空。 觀外受、內外受亦如是。
如是等觀三種受,心則捨離,是名觀內受空。觀外受、內外受亦如是。
【印老筆記】樂受是苦:1、從苦因生,能生苦故;2、如人搔疥,似小樂,後大苦故;3、樂少苦多,少樂不現故;4、彼此苦樂無一定故。 三十一‧4(大正25,286a) 【相關】內外受 【屬於】四念處內外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