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大智度論辭典:內外受

內外受

【論】卷19〈序品 1〉: 問曰:   身念處可得內外,諸受是外入攝,云何分別有內受、外受? 答曰:   佛說有二種受:身受、心受。身受是外,心受是內。   復有五識相應受是外,意識相應受是內。   十二入因緣故諸受生。內六入分生受是為內,外六入分生受是為外。   麁受是為外,細受是為內。

  二種苦:內苦、外苦。   內苦有二種:身苦、心苦。   身苦者,身痛、頭痛等四百四種病,是為身苦;心苦者,憂、愁、瞋、怖、嫉妬、疑,如是等是為心苦。   二苦和合,是為內苦。

  外苦有二種:   一者、王者、勝己、惡賊、師子、虎狼、蚖蛇等逼害;二者、風雨、寒熱、雷電、礔礰等。   是二種苦,名為外受。 \{\{630187AF.jpg\}\}   樂受、不苦不樂受,亦如是。

  復次,緣內法,是為內受;緣外法,是為外受。   復次,一百八受,是為內受;餘殘是外受。

【論】卷31〈序品 1〉: 問曰:   三受皆外入所攝,云何言:「觀內受」? 答曰:   六塵初與六情和合生樂,是名外樂;後貪著深入生樂,是名內樂。   復次,內法緣樂,是名內樂;外法緣樂,是名外樂。   復次,五識相應樂,是名外樂;意識相應樂,是名內樂。   麁樂名為外樂,細樂名為內樂。   如是等分別內、外樂。苦受,不苦不樂受,亦如是。

【屬於】四念處內外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