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受眾皆苦|五取蘊苦|五陰盛苦
【論】卷23〈序品 1〉:
問曰:
是五受眾為一切皆苦?為苦想觀故苦?若一切皆苦,佛云何說「有三種受:苦受,樂受,不苦不樂受」?若以苦想故苦,云何說「苦諦為實苦」?
答曰:
五受眾一切皆苦。凡夫人四顛倒因緣,為欲所逼,以五欲為樂;如人塗瘡,大痛息故以為樂,瘡非樂也。佛說三種受,為世間故,於實法中非是樂也!若五受眾中實有樂,何以故佛說「滅五受眾名為樂」?
復次,隨其所嗜,樂心則生樂,無定也。樂若實定,不待心著;如火實熱,不待著而熱也。以樂無定,故名為苦。
復次,世間顛倒樂,能得今世、後世無量苦果報,故名為苦。譬如大河水中著少毒,不能令水異;世間顛倒毒藥,於一切大苦水中則不現。如說:\n 「從天下生地獄時, 憶本天上歡樂事,\n 宮觀婇女滿目前, 園苑浴池以娛志。\n 又見獄火來燒身, 似如大火焚竹林,\n 是時雖見天上樂, 徒自感結無所益!」
\n【相關】受念處,苦則無我
問曰:
是五受眾為一切皆苦?為苦想觀故苦?若一切皆苦,佛云何說「有三種受:苦受,樂受,不苦不樂受」?若以苦想故苦,云何說「苦諦為實苦」?
答曰:
五受眾一切皆苦。凡夫人四顛倒因緣,為欲所逼,以五欲為樂;如人塗瘡,大痛息故以為樂,瘡非樂也。佛說三種受,為世間故,於實法中非是樂也!若五受眾中實有樂,何以故佛說「滅五受眾名為樂」?
復次,隨其所嗜,樂心則生樂,無定也。樂若實定,不待心著;如火實熱,不待著而熱也。以樂無定,故名為苦。
復次,世間顛倒樂,能得今世、後世無量苦果報,故名為苦。譬如大河水中著少毒,不能令水異;世間顛倒毒藥,於一切大苦水中則不現。如說:\n 「從天下生地獄時, 憶本天上歡樂事,\n 宮觀婇女滿目前, 園苑浴池以娛志。\n 又見獄火來燒身, 似如大火焚竹林,\n 是時雖見天上樂, 徒自感結無所益!」
\n【相關】受念處,苦則無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