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著
【論】卷45〈斷見品 14〉: 須菩提說摩訶薩無等等心,於是心亦不著。 「不著」者,是菩薩從初發心已來,不見有法定相,若生若滅、若增若減、若垢若淨。是心畢竟空,是中無有心相非心相,諸相畢竟清淨故。以是故,無聲聞心、辟支佛心、菩薩心、佛心。須菩提稱貴菩薩,如是心亦美,菩薩不著是心亦為尊貴。 舍利弗欲難須菩提,作是言:「非但一切智心無漏不繫,菩薩不應自高。所以者何?凡夫人心亦無漏不繫,性常空故;如聲聞、辟支佛、佛心無漏不繫,是凡夫人心實相性空。實相性空,清淨不著;如先說:陰雲翳日月,不能污日月。又諸煩惱實相,與常性空心相無異。但住凡夫地中,是垢是淨。住聖人地中,修無相智慧故,無所分別;但憐愍眾生故,雖復有說,心無所著。非獨凡夫人心無漏不繫,五眾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 \{\{50D2EA69.jpg\}\} 須菩提然可。 又舍利弗言:「是心無心,心相空故不著;色中色相無故亦不著,乃至諸佛法亦如是。」須菩提言:「如是!」以是故,菩薩能觀諸法性常空,不可得空,畢竟清淨。
【論】卷94〈畢定品 83〉: 是善根皆是有為法、無自性,無自性故空,空故不可著,亦不可受味,不可受味故不著。譬如蠅無處不著,唯不著火焰。眾生愛著亦如是,善、不善法中皆著,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著故,不能入涅槃;唯不能著般若波羅蜜性空火。所以者何?般若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相空;若般若波羅蜜不空,即是味,是可著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