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七道品|三十七分法|三十七品|三十七菩提分法
【論】卷19〈序品 1〉: 問曰: 應先說道,何以故?行道然後得諸善法;譬如人先行道,然後得所至處。今何以顛倒,先說四念處,後說八正道? 答曰: 不顛倒也。三十七品,是初欲入道時名字。如行者到師所,聽道法時,先用念持是法,是時名念處。持已,從法中求果,故精進行,是時名正懃。多精進故心散亂,攝心調柔故,名如意足。 心調柔已,生五根:諸法實相,甚深難解,信根故能信,是名信根;不惜身命,一心求道,是名精進根;常念佛道,不念餘事,是名念根;常攝心在道,是名定根;觀四諦實相,是名慧根。 是五根增長,能遮煩惱;如大樹力能遮水。是五根增長時,能轉入深法,是名為力。 得力已,分別道法有三分:擇法覺、精進覺、喜覺,此三法,行道時若心沒,能令起。除覺、定覺、捨覺,此三法,若行道時心動散,能攝令定。念覺在二處,能集善法,能遮惡法;如守門人,有利者令入,無益者除却。若心沒時,念三法起;若心散時,念三法攝。無覺實覺,此七事能到,故名為分。 得是法安隱具足已,欲入涅槃無為城故,行是諸法,是時名為道。(中略)
問曰: 何以故於七種法中,此四名「正懃」,後八名「正道」,餘者不名「正」? 答曰: 四種精進,心勇發動,畏錯誤故言「正懃」;行道趣法故,畏墮邪法故言「正道」。(中略)
是三十七品,初禪地具有;未到地中三十六,除喜覺;第二禪中亦三十六,除正行;禪中間、第三、第四禪三十五,除喜覺,除正行。三無色定中三十二,除喜覺、正行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;有頂中二十二,除七覺分、八聖道分。欲界中二十二,亦如是。 是為聲聞法中分別義。
【論】卷20〈序品 1〉: 三十七品是上妙法,欲界心散亂,行者依何地、何方便得?當依色界、無色界諸禪定。於四無量心、八背捨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一切處中,試心知得柔軟自在隨意不?譬如御者試馬,曲折隨意,然後入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