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毘昙四无色定
【论】卷20〈序品 1〉: 是四无色,一常有漏,三当分别。虚空处,或有漏,或无漏。有漏者,虚空处摄有漏四众。无漏者,虚空处摄无漏四众。识处、无所有处,亦如是;一切皆有为。 善有漏虚空处是有报,无记及无漏虚空处是无报;识处、无所有处,亦如是。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有报,无记非有想非无想处是无报。善四无色定是可修,无记四无色定非可修。 隐没者是有垢,不隐没者是无垢。 一,有;三中,有漏者是有,无漏者是非有。 四无色定摄心心数法,是相应因;心不相应诸行,是非相应因。 有善法非四无色中,有四无色中非善法,有亦善法亦四无色中,有非善法亦非四无色中。有善法非四无色者,一切善色众,及四无色不摄四众,及智缘尽。有四无色中非善法者,无记四无色。有亦善法亦四无色者,善四无色。有非善法亦非四无色者,一切不善五众,及无记色众,及四无色不摄无记四众,虚空及非智缘尽。 不善法中不相摄。 有无记法非四无色,有四无色非无记法,有亦无记法亦四无色,有非无记亦非四无色。有无记法非四无色者,无记色众,及四无色不摄无记四众,虚空及非智缘尽。有四无色中非无记法者,善四无色。 亦无记法亦四无色者,无记四无色。亦非无记法亦非四无色者,不善五众,善色众,无色不摄善四众及智缘尽。 或漏非四无色,或四无色非漏,或漏亦四无色,或非漏亦非四无色。漏非四无色者,一漏及二漏少分。四无色非漏者,漏不摄四无色。亦漏亦四无色者,二漏少分。非漏非四无色者,色众及漏无色不摄四众,及无为法。 或有漏非四无色,或四无色非有漏,或有漏亦四无色,或非有漏非四无色。有漏非四无色者,有漏色众,及无色不摄有漏四众。四无色非有漏者,三无色少分。亦有漏亦四无色者,一无色及三无色少分。亦非有漏非四无色者,无漏色众,无色不摄无漏四众及三无为。 或无漏非四无色,或四无色非无漏,或无漏亦四无色,或非无漏亦非四无色。 无漏非四无色者,无漏色众,及无色不摄无漏四众,及三无为。四无色非无漏者,一无色及三无色少分。亦无漏亦四无色者,三无色少分。非无漏非四无色者,有漏色众,及无色不摄有漏四众。
虚空处,或见谛断,或思惟断,或不断。见谛断者,信行、法行人,用见谛忍断,何者是?二十八使,及二十八使相应虚空处,及此起心不相应诸行。思惟断者,学见道用思惟断。何者是?思惟所断三使,及此相应虚空处,及此起心不相应诸行,及无垢有漏虚空处。不断者,无漏虚空处。 识处、无所有处亦如是。
非有想非无想处,或见谛断、或思惟断。见谛断者,信行、法行人,用见谛忍断。何者是?二十八使;及此相应非有想非无想处;及此起心不相应诸行。思惟断者,学见道用思惟断。何者是?思惟所断三使;及此相应非有想非无想处;及此起心不相应诸行;及无垢非有想非无想处。
四无色中摄心不相应诸行,是非心,非心数法,非心相应;受众、想众及此相应行众,是心数法,亦心相应;心、意、识独心。 四无色,或有随心行非受相应,或受相应非随心行,或随心行亦受相应,或非随心行非受相应。随心行非受相应者,随心行、心不相应诸行及受。受相应不随心行者,心是。随心行亦受相应者,想众及此相应行众。非随心行非受相应者,除随心行、心不相应诸行,余残心不相应诸行。 想相应、行相应,亦应如是说。
虚空处,或从身见因,不还与身见作因;或从身见因,亦还与身见作因;或不从身见因,亦不还与身见作因。 从身见因,不还与身见作因者,除过去、现在见苦断诸使,及此相应虚空处;亦除过去、现在见集断诸边结,及此相应虚空处;亦除未来世中身见及相应虚空处,亦除身见生老住灭,余残有垢虚空处。 从身见因,亦还与身见作因者,上所除者是。 亦不从身见因,亦不还与身见作因者,无垢虚空处。 识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。
四无色定一切有因缘,亦与因缘。 虚空处,或次第不与次第缘,或次第亦与次第缘,或非次第亦不与次第缘。 次第不与次第缘者,未来世中欲生心心数法虚空处,及阿罗汉过去、现在最后灭时心心数虚空处。 次第亦与次第缘者,除过去、现在阿罗汉最后灭时心心数虚空处,余残过去、现在心心数法虚空处。 非次第亦不与次第缘者,除未来世中欲生心心数虚空处,余残未来世中心心数虚空处,及心不相应诸行。 识处、无所有处亦如是。
非有想非无想处,或次第不与次第缘,或次第亦与次第缘,或非次第亦不与次第缘。次第不与次第缘者,未来世中欲生心心数法非有想非无想处,及阿罗汉过去、现在最后灭时心心数法非有想非无想处,及灭受想若生若欲生。 次第亦与次第缘者,除过去、现在阿罗汉最后灭时心心数非有想非无想处,余残过去现在心心数非有想非无想处。 非次第亦非与次第缘者,除未来世中欲生心心数非有想非无想处,余残未来世中心心数非有想非无想处,除心次第心不相应诸行,余残心不相应诸行。
四无色中摄诸心心数法,有缘亦与缘缘;四无色摄心不相应诸行,非缘与缘缘。 四无色皆是增上,亦与增上缘。 如是等种种分别四无色,如《阿毘昙》分中说,此中应广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