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菩薩位

菩萨位

【论】卷27〈序品 1〉:   “菩萨位”者,无生法忍是。得此法忍,观一切世间空,心无所著,住诸法实相中,不复染世间。   复次,般舟般三昧,是菩萨位。得是般舟般三昧,悉见现在十方诸佛,从诸佛闻法,断诸疑网;是时菩萨心不动摇,是名菩萨位。   复次,菩萨位者,具足六波罗蜜,生方便智,于诸法实相亦不住;自知自证,不随他语,若魔作佛形来,心亦不惑。   复次,入菩萨法位力故,得名阿鞞跋致菩萨。   复次,菩萨摩诃萨入是法位中,不复堕凡夫数,名为得道人:一切世间事欲坏其心,不能令动;闭三恶趣门,堕诸菩萨数中,初生菩萨家,智慧清净成熟。   复次,住顶不堕,是名菩萨法位,如〈学品〉中说:“上位菩萨不堕恶趣;不生下贱家;不堕声闻、辟支佛地;亦不从顶堕。”(中略) \{\{851DDA91.jpg\}\} \{\{1DDABDDA.jpg\}\}   复次,上位菩萨得无等等心,亦不自高,知心相真空,诸有无等戏论灭。 \{\{C93705B5.jpg\}\} 问曰:   何以故声闻法中名为“正位”,此菩萨法中位但名“位”? 答曰:   若言“正位”亦无咎。所以者何?若言“菩萨法位”,是则为正;声闻法中但言“位”,不言“声闻位”,以是故言“正位”。   复次,学声闻人,无大慈悲心、智慧不利故,未生厌心,多求诸法,生种种邪见疑悔;菩萨摩诃萨大慈愍一切故,多求度脱众生老、病、死苦,不求分别种种戏论。譬如长者有一子,爱之甚重,其子得病,但求良药能差病者,不求分别诸药名字,取之时节,合和分数。以是故,诸菩萨从果观十二因缘,不从因观;见多者从因观,爱多者从果观。   诸声闻人因邪位故有正位;菩萨邪位薄故,但名“菩萨位”。

问曰:   声闻法中从苦法忍,乃至道比忍,名为正位。如《经》中说:“三恶道中不可得三事,所谓正位、圣果、漏尽。破戒、邪见、五逆罪等,亦如是。”从得何法,名为菩萨位?(中略:四法入菩萨位

【论】卷41〈劝学品 8〉:   于柔顺忍、无生忍中间所有法,名为“顶”;住是顶,上直趣佛道,不复畏堕。譬如声闻法中,煖、忍中间名为顶法。(中略)   顶增长坚固,名为“菩萨位”。入是位中,一切结使,一切魔民,不能动摇。亦名“无生法忍”。所以者何?异于“生”故;爱等结使、杂诸善法,名为“生”。 \{\{9EF9D5A8.jpg\}\}

【经】卷88〈六喻品 77〉:   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云何菩萨摩诃萨位?云何非位?”   “须菩提!一切有所得是非菩萨位,一切无所得是菩萨位。”   “世尊!何等是有所得?何等是无所得?”   “须菩提!色是有所得,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有所得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乃至一切种智有所得,是非菩萨位。须菩提!菩萨位者,是诸法不可示、不可说。何等法不可示、不可说?若色乃至一切种智。何以故?须菩提!色性是不可示、不可说,乃至一切种智性是不可示、不可说。须菩提!如是名菩萨位。是菩萨入位中,一切禅定、三昧具足,尚不随禅定、三昧力生,何况住淫、怒、痴,于中起罪业生!菩萨但住如幻法中饶益众生,亦不得众生及如幻法。若无所得,是时,能成就众生、净佛国土。如是,须菩提!是名菩萨具足无相禅波罗蜜,乃至能转法轮,所谓不可得法轮。

【论】卷94〈四谛品 84〉:   须菩提复问:“云何菩萨通达得实谛,过声闻、辟支佛地,入菩萨位?”   佛答:“若菩萨思惟筹量求诸法,无有一法可得定相,见一切法皆空——若在四谛、若不在四谛。非四谛者,虚空、非数缘尽;余在四谛。若观如是法空,尔时,入菩萨位。”

问曰:   何以不说“空亦空观,入菩萨位”? 答曰:   不须是说。何以故?若说“诸法空”即是空,空亦空;若是空、不空,不名为“一切空”。是故行是空,得入菩萨位。菩萨住是性地中,不堕顶。性地者,所谓菩萨法位。

【相关】菩萨四加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