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众生心所趣向
【经】卷28〈序品 1〉 “欲知一切众生意所趣向,当学般若波罗蜜!”
【论】 问曰: 六通中已说“知他心通”,今何以重说? 答曰: 知他心通境界少,但知欲界、色界现在众生心心数法,不知过去、未来及无色界众生心心数法。 凡夫通,于上四禅地,随所得通处已下,遍知四天下众生心心数法。声闻通,于上四禅地,随所得通处已下,遍知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。辟支佛通,于上四禅地,随所得通处已下,遍知百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。上地钝根者,不能知下地利根者心心数法。凡夫不知声闻心心数法,声闻不知辟支佛心心数法,辟支佛不知佛心心数法。以是故说:“欲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,当学般若波罗蜜。”
问曰: 以何智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? 答曰: 诸佛有无碍解脱,入是解脱中,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。 诸大菩萨得相似无碍解脱,亦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。 新学菩萨欲得是大菩萨无碍解脱及佛无碍解脱,以此无碍解脱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。 大菩萨欲得佛无碍解脱,以是故,虽已说“知他心通”,更说“欲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,当学般若波罗蜜”。
问曰: “心所趣向”,心为去?为不去?若去,此则无心,犹若死人。若不去,云何能知?如佛言:“依意缘法,意识生。”意若不去,则无和合! 答曰: 心不去、不住而能知。如《般若波罗蜜》中说“一切法无来无去相”,云何言“心有来去”?又言“诸法生时无所从来,灭时无所去”,若有来去,即堕常见。 诸法无有定相,以是故,但以内六情、外六尘和合生六识,及生六受、六想、六思。以是故,心如幻化,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;无有知者,无有见者。
如〈叹摩诃衍品〉中言:“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性实有不虚诳者,佛不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;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性实虚诳,无来无去故,佛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。” 譬如比丘,贪求者不得供养,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。心亦如是,若分别取相,则不得实法;不得实法故,不能通达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。若不取相、无所分别,则得实法;得实法故,能通达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,无所罣碍。 \{\{82825B50.jpg\}\}
问曰: 一切众生诸心可得悉知不?若悉知,则众生有边;若不知,何以故说“欲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”?云何佛有一切种智? 答曰: 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可得悉知。何以故?如经中说:“一切实语中,佛最第一。”若不能悉知一切众生心得其边际者,佛何以言“悉知”?亦不名一切智人!而佛语皆实,必应实有一切智人。 复次,众生虽无边,一切种智亦无边,譬如函大盖亦大。若智慧有边,众生无边者,应有是难;今智慧及众生俱无边故,汝难非也! 复次,若言“有边、无边”,此二于佛法中是置答;是十四事虚妄无实无益故,不应以为难。
【相关】知众生心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