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之翻譯:

zh:大智度論辭典:布施生戒

布施生戒

【论】卷12〈序品 1〉:   菩萨思惟:“众生不布施故,后世贫穷;以贫穷故,劫盗心生;以劫盗故,而有杀害;以贫穷故,不足于色;色不足故而行邪淫。又以贫穷故,为人下贱;下贱畏怖而生妄语——如是等贫穷因缘故,行十不善道。若行布施,生有财物,有财物故,不为非法。何以故?五尘充足,无所乏短故。”   如提婆达本生曾为一蛇,与一虾蟆、一龟,在一池中,共结亲友。其后池水竭尽,饥穷困乏,无所控告。时蛇遣龟以呼虾蟆,虾蟆说偈以遣龟言:  “若遭贫穷失本心,  不惟本义食为先;   汝持我声以语蛇,  虾蟆终不到汝边!”   若修布施,后生有福,无所短乏,则能持戒,无此众恶,是为布施能生尸罗波罗蜜。

  复次,布施时,能令破戒诸结使薄,益持戒心,令得坚固;是为布施因缘增益于戒。   复次,菩萨布施,常于受者生慈悲心,不著于财,自物不惜,何况劫盗?慈悲受者,何有杀意?如是等能遮破戒,是为施生戒。若能布施以破悭心,然后持戒、忍辱等,易可得行。如文殊师利在昔过去久远劫时曾为比丘,入城乞食,得满钵百味欢喜丸。城中一小儿,追而从乞,不即与之;乃至佛图,手捉二丸而要之言:“汝若能自食一丸,以一丸施僧者,当以施汝!”即相然可,以一欢喜丸布施众僧,然后于文殊师利许受戒,发心作佛。如是布施,能令受戒发心作佛,是为布施生尸罗波罗蜜。   复次,布施之报,得四事供养,好国善师,无所乏少,故能持戒。又布施之报,其心调柔;心调柔故,能生持戒;能生持戒故,从不善法中能自制心。如是种种因缘,从布施生尸罗波罗蜜。

【属于】布施生六波罗蜜